苦杏仁作为常用大宗中药,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品种,其质量受到医药、食品、日化等多领域关注。然而关于中药走油的文献报道不多,与“苦杏仁走油”相关内容的文献仅2篇,此领域存在研究空白。传统经验认为:走油后的苦杏仁胚乳颜色加深至黄棕色,或伴有哈喇味[2]。谢宗万教授总结 “辨状论质”是中药品质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颜色、气味为重要指征[3]。大多数中药材都具有固定的气味,中药之“色”与内在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更有学者指出“色变则味变、味变则质变”[4]。因此,从“老药工”的实践规律出发,围绕中药几千年“辨状论质”的精髓,开展苦杏仁走油的鉴别系统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探索之一。
然而,经验鉴别以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得出药物的性状特征,存在主观性、模糊性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中药气味的鉴别,历代本草及《中国药典》中均以“气微”、“气微香”、“气芳香”、“气香而特异”等表达不同中药气味特征,此类描述性语言缺乏客观性和标准性。电子鼻(electronic nose)是一种智能感官仪器,通过模拟人类和动物的嗅觉系统,分析、识别和检测复杂气味和挥发性成分[5],能够快捷、灵敏、准确全面、完整地反映中药材的整体气味特征 ......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1-5302/2016/23/14-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