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僅从麦芽中淀粉酶、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角度并不能科学阐释炒麦芽“消食化滞”作用较生麦芽更强的作用机制,该实验采用HPLC测定麦芽炒制过程中麦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儿茶素、阿魏酸等传统“有效成分”及5羟甲基糠醛、丙烯酰胺等“无效成分”的含量,运用HCA,PCA,PLSDA分析炒制过程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HCA,PCA方法能将在不同温度下炒制的麦芽分为4类,PLSDA分析表明炒制温度主要影响5羟甲基糠醛、丙烯酰胺等“无效成分”的含量,而对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小。同时,随炒制时间的延长,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2 min开始显著增加,16 min达到稳态,而丙烯酰胺在18 min时开始产生并持续增加;根据各成分的含量 ...... 第 1 2 3 4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1-5302/2016/23/15.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