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急救专题 > 现场急救 >

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中进行急救的60例心搏骤停、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急救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30例,给予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 药物仪器准备时间比较,观察组为(1.13±0.82)min,对照组为(3.61±2.44)min;院前急救总时间比较,观察组为(20.29±8.14)min,对照组为(30.76±15.25)min;5min内基本生命支持完成率比较,观察组完成率为90%,对照组为70%;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为73.33%,对照组为53.33%,两组在药物仪器准备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5min内基本生命支持完成率、急救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为(P,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00-02

 心肺复苏(CPR)是指人发生心搏骤停、呼吸困难时,短时间内则会造成患者的脑部、重要器官组织等发生不可逆损害,需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复苏的行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生活、工作等压力的影响,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危重急症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1]。本文就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19年8月;研究对象:60例心搏骤停、呼吸困难患者;研究方法:按急救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为(50.25±10.87)岁。观察组30例,女性13例,男性17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51.49±10.75)岁,本研究均是呼吸心跳停止且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包括:药物器械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心肺复苏等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措施为:①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急救,完成信息加工后,马上开展调度安排救护车前往现场[2]。②现场急救,经验丰富的护士站在患者的头部位置,清理呼吸道,确保呼吸通畅,并及时进行吸氧、吸痰工作,同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另一普通护士站在患者身侧,观察患者的循环系统,协助医生完成胸外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等工作。实习护士则负责记录、止血、包扎等工作。③返回医院,在转回医院的途中,护理人员及时与院内接诊人员联系,说明患者具体情况,回到医院后,做好患者交接工作,把患者送往手术室,开展后续治疗。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有效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在转运途中对患者做好安全监护,确保病情稳定,预防并发症。④定期对急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开展急救演练、优化急救流程、提高病情预见性和应变能力[3]。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仪器准备时间、院前总急救时间、成功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1.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用(x±s)表示急救时间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急救成功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x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为P, 百拇医药
 有研究发现,对于院前心肺复苏急救,采取成立专门的急救小组,明确责任的方法,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小组成员都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抢救工作,通过密切配合,能够同时有效开展多项工作,大大提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5]。本研究中,與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比较,采用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院前急救总时间更短,急救成功率更高。急诊护理流程通过明确责任、团队协作,使急救流程更加规范化,更具科学性,大大缩短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雪芳.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8):222-223.

 [2] 陈阳阳,张金新,张云飞,等.对于心肺复苏过程中采用急救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6):16-17.

 [3] 高玉香.优质护理急救流程在急诊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11):36-37.

 [4] 孙慧[1].优化护理流程对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5):1029-1029.

 [5] 胡秋香,张梅霞,李艳兰.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93-94., http://www.100md.com(刘沛红)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5-0019/2020/02/316.htm
上一篇:心肺复苏抓住关键十分钟(诲人不倦)
下一篇: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一)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