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钙配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高血脂合并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该院2010 年5月—2015年6月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钙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3%(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配合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老龄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低。
[关键词] 联合用药;糖尿病; 高血脂;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043-02
引发心血管不良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糖尿病为多发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目前我国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并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乱并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2]。因此对糖尿病患者予以降糖与降脂治疗,则可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该科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龄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擇2010 年5月—2015年6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2例,按服药的类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56~84 岁,平均(66.2±2.6)岁。对照组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67~83岁,平均(65.7±2.3)岁。两组患者症状符合2010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即糖尿病症状+ 随机血浆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 h 血糖(2hPPG)≥11.1 mmol/L,没有糖尿病症状的患者需改日再检查,若检查结果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则诊断结果为糖尿病。高TG血症:空腹血浆TG≥1.7 mmol/L。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有比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等。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标准进食,配合适度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H20044694)口服, 30 mg/d,早餐前服用,观察1周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未达到标准,将口服剂量加至3次/d,口服药物疗程为12周。观察组患者除了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外,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H20080670)口服,10 mg/d,为晚饭后2 h顿服,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肝肾功能监测为4周/次,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药物不耐受临床症状出现的情况,低血糖的范畴为血糖水平≤ 3.9 mmol/L[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标准:经过治疗,患者自诉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控制在标准值的范围以内;总胆固醇(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LDL-C下降≥20%;有效标准:经过治疗,患者自诉症状有所改善,血糖水平未控制在标准值范围以内,总胆固醇(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1~0.26 mmol/L,LDL-C下降10%~19%;无效标准:经过治疗,患者自诉症状无改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总胆固醇(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0.1 mmol/L,LDL-C上升≥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5]。
1.5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T2DM)是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且具有多发性,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步入老年化趋势,导致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之势[6]。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在价格、安全及疗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格列齐特缓释片为磺脲类药物,通过口服控制血糖,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使之释放胰岛素为作用机制,以此来使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提高,且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及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起到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7]。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可伴有严重的血脂代谢紊乱[8]。因此对患者降糖治疗的同时一定严格化治疗患者血脂指标。该研究中,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配合瑞舒伐他汀钙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0%,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百拇医药(吴莲)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4062/2016/2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