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主治疾病风门穴的主治疾病为: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此穴治疗感冒请参阅网页:“穴道指压法治疗感冒”。
风门穴(BL12)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风门穴 fēng mén(BL12)
〖取穴方法〗 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风门穴 手足太阳之会。
〖别名〗热府,背俞,热府俞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
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人体穴位专题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行医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14:34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