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大杼穴

大杼穴穴名解释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

理同大杼名解。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大杼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大杼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大杼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视频:大杼穴和膏肓穴位置及按摩作用

大杼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大杼穴的功能作用

大杼穴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人体穴位专题
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行医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14:15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
上一篇:肩贞穴
下一篇:风门穴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