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5-01-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经络穴位图的传承印迹(中医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期刊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81期 编号:121753 经络穴位图的传承印迹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81期 编者按:2010年11月16日由我国申报的“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关于生命与自然界认知智慧结晶”的中医针灸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加强中医针灸对话与交流,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新局面   编者按:2010年11月16日由我国申报的“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关于生命与自然界认知智慧结晶”的中医针灸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加强中医针灸对话与交流,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新局面。在“中医针灸”申遗成功8周年之际,推出“经络穴位图的传承印迹”,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经络穴位、了解经络穴位的演变、了解经络穴位的临床应用,传承发展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环中图》中的十二经脉图(之一),引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中的经脉图(之一),引自《十四经发挥》 临床经典读本版。

 针灸学中的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和人体的体表形态、内脏定位等密切相关。准确表示出腧穴体表定位、腧穴与经络关系、经络循行规律,实现经络、腧穴内涵的可视化,十分关键。对此,古代医家发明了各种针灸图谱,以便增强直观印象,加强针灸教学培训和临床操作的准确性。针灸图谱有腧穴图、经络图,古代亦称为明堂图,如敦煌文献中的《明堂五脏论》所说“明堂二字,其义不轻。明者,命也;堂者,躯也。立形躯于世间,着明堂而医疗。”可见记载穴位位置、经络循行的图谱在中医针灸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文献记载的早期经络腧穴图

 从现存文献资料来看,三国时期有针灸图谱的雏形。据《唐志》记载,三国时魏国曹翕著有《十二经明堂偃侧图》,《新唐书》中载有“曹氏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载:“秦氏承祖偃侧杂针灸经,偃侧人经,明堂孔穴,明堂孔穴图,偃侧图。”《新唐书·艺文志》中亦载有“秦承祖明堂图”字样。秦承祖为南朝刘宋医家,这是最早有关绘制经络图医家姓名的记载。

 晋代葛洪《抱朴子·杂应》载:“又多今人以针治病,灸法不明处所分寸,自非旧医备览《明堂流注堰侧图》者,岂能晓之哉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cntcm/4981/175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68 字符。
上一篇:金玉虾仁
下一篇:嚼得雪里红 平生朴素心(中医文化)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