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牛痘病毒及腺病毒等DNA病毒(核酸成分为DNA的病毒)有抑制作用。作用机理是碘苷与胸腺嘧啶核苷竞争磷酸化酶和聚合酶,抑制病毒合成DNA或形成无感染性的DNA,终止病毒繁殖。由于其全身用药毒性大,有致畸、致突变等危害,只可外用0.1%滴眼剂、0.5%眼膏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
三氟胸苷(TFT)为碘苷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与碘苷相似,水溶性略优。
阿糖腺苷(Ara-A)腺嘌呤核苷类似物,是第一种注射用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药物。作用机理:在细胞内经胸苷激酶作用,使其磷酸化生成单磷酸盐、二磷酸盐、三磷酸盐,其三磷酸盐阿糖腺苷为活性物质,竞争性地与病毒DNA多聚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也抑制核苷酸还原酶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从而抑制病毒 DNA合成。本品是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对疱疹病毒Ⅰ型、Ⅱ型,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外用眼膏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静滴治疗致死性疱疹脑炎,因水溶性不高,需与葡萄糖注射液同时静脉点滴。也可用于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其衍生物阿糖腺苷-5'单磷酸酯水溶性比前者大 400倍。可供肌肉和静脉注射。不良反应:大剂量可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轻度骨髓抑制,停药后恢复。肾功能不全或肾切除、肾移植病人,Ara-A排泄慢,易于积蓄中毒,慎用。
三氮唑核苷(RBV)可迅速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被细胞腺苷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化合物,抑制病毒RNA转录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并能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抑制鸟苷合成,从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临床应用0.5%滴眼剂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1%溶液滴鼻或气雾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静滴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出血热。口服用于治疗甲型肝炎,可降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贫血,游离胆红素升高,网织细胞升高,停药后可恢复。口服有报道引起肝功能变化。
无环鸟苷(ACV)为核苷类似物。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及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对巨细胞病毒效果差,对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效。无环鸟苷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与病毒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结合,使ACV磷酸化成为单磷酸化合物,再由细胞激酶磷酸化变成二磷酸和三磷酸化合物,三磷酸化合物是抗疱疹病毒的活性物质,抑制疱疹病毒DNA多聚酶和病毒DNA的合成。本药为治疗单纯疱疹Ⅰ和Ⅱ型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对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乙型肝炎亦有一定效果。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疱疹、全身性带状疱疹和疱疹性脑炎。严重的全身性疱疹可用静滴治疗,每8小时1次,连续7~10天,或口服,1日5次,7天迅速控制发展而痊愈。曾试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长期应用,有一定效果。本品与AZF合用,可降低剂量和毒副反应。对晚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本药水溶性不高,大量静滴可引起肾小管阻塞。静滴偶见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口干,停药或减量后可恢复。肾功能异常者和排泄功能低下的婴儿需减少药量。
丙氧尿苷(DHPG)为无环鸟苷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类似无环鸟苷,活性优于无环鸟苷,并可抑制巨细胞病毒,水溶性较好,但骨髓毒性较大。用于治疗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艾滋病和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叠氮胸苷(AZT)为核苷类药物。第一个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本品在被HIV感染的细胞中,能被磷酸化为三磷酸化合物 (AZTTP)而竞争性地抑制病毒逆转录酶,脱氧胸苷三磷酸代替病毒的cDNA,使DNA链终生增长,从而阻碍病毒的繁殖。AZTTP对HIV病毒逆转录酶的亲合力比对细胞聚合酶强100倍,因而对HIV抑制强而对细胞毒性较小。其抗病毒作用有高度选择性。可用以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复征(T4淋巴细胞数300/mm2以下、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发热的HIV感染患者)。本药口服,1日4~6次,连续用药16~21周;静滴,4小时1次,用药2周后改口服。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贫血、白细胞减少、头痛、无力、发热、恶寒、胸背痛、胃纳不佳,偶见皮疹,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种感染和疾患,如肺囊虫肺炎、弓形虫病、孢子虫病,真菌细菌感染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或肠道病毒感染,需同时用几种药物,要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双脱氧肌苷(DDI)为叠氮脱氧胸苷类似物,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作用与叠氮脱氧胸苷类似,对叠氮脱氧胸苷耐药人免疫缺陷病毒有效,毒性小。
金刚烷胺抑制流感病毒甲型,对乙型无效。作用机理为改变寄主细胞膜的表面电荷,影响病毒与感染细胞的融合,阻断细胞内病毒脱壳和核酸释放。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头痛等神经系统副作用。
金刚乙胺作用与金刚烷胺相似。此两种药物在甲型流感流行期口服,1日2次,共6周,有85~90%的保护率,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低于金刚烷胺。
吗啉胍(病毒灵)对多种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有抑制作用,但疗效不确切,现已少用。不良反应:可干扰颜色视觉,并有食欲不振等反应。
中国创制的外用抗疱疹病毒药。本品原为抗沙眼衣原体药。体外试验在酞丁胺二甲基亚砜溶液 2μg/ml浓度时对疱疹病毒Ⅰ、Ⅱ型有抑制作用。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毒DNA和早期蛋白合成。临床用0.1%酞丁胺二甲基亚砜液和油膏治疗皮肤疱疹和带状疱疹,对尖锐湿疣也有效。
膦甲酸(PFA)焦磷酸聚合物,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单纯疱疹Ⅰ、Ⅱ型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毒特异性D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在鸭体内,对鸭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和 DNA都有一定抑制作用。静脉点滴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报道本品治疗乙型肝炎与丁型肝炎混合感染的8例暴发性肝炎,6例存活并完全恢复。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有所下降,但停药后又上升,只1例e抗原转阴,并出现e抗体。剂量过大时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减量即恢复。
异丙肌苷作用机理为提高寄主免疫功能以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细胞培养中能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经双盲试验,口服本品可减少各种病毒感染的发病时间和严重性,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肿瘤患者有利于恢复,本品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9例,1日4次,用28天,对乏力、食欲改善、肝脏消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转氨酶值、HbsAg滴度下降,未见不良反应。此药尚未得到国际公认。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还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生物制剂以及多种植物药、中草药。
抗病毒药物列表 阿昔洛韦咀嚼片 氨金黄敏颗粒 氨酚烷胺那敏胶囊 氨酚咖黄烷胺片 阿昔洛韦眼膏 阿昔洛韦软膏 阿昔洛韦乳膏 阿昔洛韦片 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 阿昔洛韦滴眼液 阿德福韦酯片 阿昔洛韦胶囊 阿昔洛韦注射液 阿昔洛韦分散片 穿琥宁注射液 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 碘苷滴眼液 莪术油注射液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复方碘苷眼膏 复方氨酚烷胺片 复方氨酚烷胺颗粒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泛昔洛韦胶囊 泛昔洛韦片 更昔洛韦胶囊 更昔洛韦注射液 聚肌胞注射液 甲磺酸沙奎那韦胶囊 甲磺奈非那韦片 利巴韦林口服液 硫酸阿巴卡韦片 硫酸阿巴卡韦口服溶液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 利巴韦林注射液 利巴韦林气雾剂 利巴韦林颗粒 利巴韦林含片 利巴韦林滴眼液 利巴韦林滴鼻液 利巴韦林喷剂 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 膦甲酸钠注射液 利巴韦林片 拉米夫定片 膦甲酸钠乳膏 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 利巴韦林分散片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利巴韦林泡腾颗粒 利托那韦软胶囊 硫酸茚地那韦片 硫酸茚地那韦胶囊 奈韦拉平口服混悬液 奈韦拉平片 喷昔洛韦乳膏 去羟肌苷分散片 去羟肌苷咀嚼片 齐多夫定片 齐多夫定胶囊 沙奎那韦胶丸 司他夫定胶囊 酞丁胺软膏 酞丁安软膏 酞丁安乳膏 酞丁安滴眼液 替比夫定 酞丁安搽剂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盐酸吗啉胍注射液 盐酸吗啉胍滴眼液 盐酸金刚烷胺糖浆 盐酸金刚烷胺片 盐酸金刚烷胺胶囊 盐酸伐昔洛韦片 盐酸伐昔洛韦胶囊 盐酸金刚乙胺颗粒 依非韦伦胶囊 盐酸万乃洛韦胶囊 盐酸万乃洛韦片 盐酸金刚乙胺片 盐酸吗啉胍片 注射用喷昔洛韦 注射用阿糖腺苷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 注射用穿琥宁 注射用阿昔洛韦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注射用利巴韦林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注射液 重组集成干扰素α注射液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剂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 注射用更昔洛韦 药理学/抗病毒药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