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罕见的头痛疾病,大约每1000人中就有一人发生,它们极其痛苦,并以周期性模式发生,大多数发作发生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丛集性头痛发作时间持续在7天~1年之间,中间有三个月或更长的无痛期。在慢性丛集性头痛中,发作时间会持续一年以上不会缓解,或出现缓解时间不到3个月。
丛集性头痛与偏头痛相似,但仍然有一些区别。与偏头痛不同的是,偏头痛可以持续一整天,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还会持续数天,而丛集性头痛通常持续15~180分钟不等,一个人有可能在24小时内有多达8次丛集性头痛。偏头痛的疼痛位置可能出现不同;而丛集性头痛只涉及头部的一侧,通常在太阳穴或眼睛周围。最后,有偏头痛的人倾向于在一个安静、黑暗的房间里休息,而有丛集性头痛的人则倾向于变得不安,经常在房间里踱步。
由休斯顿联邦理工学院麦戈文医学院神经外科系助理教授Mark Burish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丛集性头痛问卷调查,这是一项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调查,调查对象为1604名丛集性头痛的患者。近日,该调查的结果发表在《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27.5%的调查参与者中发现了在儿童期发病,但其中只有15.2%的发病参与者在18岁之前被诊断出来。
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表明,丛集性头痛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但患者通常在成年后才被诊断出来。
此外,与男性相比,患有丛集性头痛的女性报告了更高的疼痛强度,更容易恶心以及抑郁。
以前的研究表明,女性在10~50岁之间更容易患偏头痛,但对于丛集性头痛来说,情况正好相反,男性在10~50岁之间更有可能出现发作性丛集性头痛。
绝大多数受访者至少有一种症状是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红眼病或鼻塞(99.0%),不安(96.6%),也有相当多的人有典型的偏头痛症状,包括对光和声音产生敏感(50.1%)、疼痛因身体活动而加重(31.4%)、或恶心和呕吐(27.5%)。
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丛集性头痛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成持续性发作。慢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与发作性的丛集性头痛相比,慢性丛集性头痛的急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的一线药物被认为效果较差。
参考资料:
Larry I. Schor et al, Cluster headache epidemiology including pediatric onset, sex, and ICHD criteria: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luster Headache Questionnaire,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 (2021). DOI: 10.1111/head.14237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推荐专家更多
胡建平副主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临床诊疗和康复
范长河主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擅长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精神病学及行为医学。临床专业方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从事心理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司法鉴定工作20多年。2017、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
佘生林主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