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5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我国痛风患者已超8000万!你离痛风有多远?

核心提示: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痛风,所谓痛风,就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痛风,所谓痛风,就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在古代社会,痛风多发生在达官贵人身上,因此被称为“王者之疾”、“帝王病”。比如元朝忽必烈晚年就由于饮酒过多而饱受痛风之苦,最终导致他无法正常走路。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并且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 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现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

痛风是怎样形成的?

痛风的形成,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嘌呤是一种遗传物质,存在细胞和食物当中,嘌呤代谢产物就是尿酸。一般尿酸可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过多的嘌呤食物或者尿酸排泄不畅,就会导致血液中的尿酸积蓄多多,诱发高尿酸血症。在尿酸过高的情况下,血液中的尿酸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沉积在关节腔,逐渐地就会变为痛风石,并且会诱发痛风发作,令人剧痛无比。

痛风到底有多痛?

痛风起病急骤,多发生在夜间,而且多发生在下肢小关节,特别是足部第一趾趾关节。痛风发作时,患处关节局部红肿、剧烈疼痛,对温度、触摸、震动极为敏感。

痛风容易反复发作,可累及关节,诱发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还会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有人用“噬骨之痛”来形容痛风发作,夜深人静时,那种痛感就像恶魔仅仅咬住大脚趾,如刀割般让人痛不欲生。

如何治疗痛风?

1、平衡饮食

长期喝酒,进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原因,治疗痛风要讲究饮食平衡,坚持低糖、低盐、地漂亮、低饱和脂肪酸的原则,同时还要戒烟戒酒,特别是广东人,不要经常喝老火靓汤。

2、运动

缺乏运动或体力活动也容易诱发痛风,建议痛风患者外出以步代车,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运动,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活动,但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


3、服药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比如:如果是糖尿病伴痛风或高尿酸血症,要坚持两个用药原则,一是同时用降糖和降尿酸药物,二是选用治疗一种病的药不能对另一种病产生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痛风是痛苦的,但痛风又是可防可治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方式,患者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防治痛风管住嘴 莫让健康在嘌呤中“飘零”

痛风的症状是什么?痛风如何治疗?饮食上有什么禁忌?这些问题困扰了不少痛风患者。痛风历史很悠久,是一种吃出来的“富贵病”。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终日山珍海味,痛风的发生率很高,而普通百姓的发病率较低。随着国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已经摘去了“帝王病”的头衔,变成了一种“平民病”。


丙磺舒片

用于:1.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但必须(1)肾小球滤过滤大于50~60ml/分钟;(2)无肾结石或肾结石史;(3)非酸性尿;(4)不服用水杨酸类药物者。2.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用药,与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邻氯西林、萘夫西林(nafcillin)等抗生素同用时,可抑制这些抗生素的排出,提高血药浓度并能维持较长时间。[详细]

去看看 ¥0.0
推荐专家更多 俞志涛主任医师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领域:北京年轮骨科医院俞志涛主任擅长小儿骨科、外伤、畸形、肿瘤、股骨头坏死等。

沈建雄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脊柱侧弯和退变性疾病的手术和术后功能重建。Surgery and post-surgic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pinal scoliosis and degenerative diseases.

鹿洪辉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擅长领域:脊柱侧弯的矫形、胸腰椎椎管狭窄的减压固定、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型(PKP)、腰椎滑脱的开放复位内固定、髋膝骨性关节炎的阶梯治疗(保守治疗、关节镜手术…

上一篇:周杰伦胖了:他是喝奶茶变胖的?其实是患上了这种“不死病症”
下一篇:预防痛风,需做好”两忌”和“三多”!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