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见附件(2488KB,2页)。
罗库溴铵 (rocuronium)是一种新型的甾类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具有起效快,中时效,恢复迅速,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的特点。本文观察并比较了不同浓度异氟醚对对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60例老年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年龄66~76岁,A S A为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n=20):分为对照组(Ⅰ组),男12例,女8例,体重(63±8)kg,年龄(75±8)岁;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ED50)异氟醚组 (Ⅱ组),男9例,女11例,体重(61±10)kg,年龄(74±9)岁;1.3MAC(ED95) 异氟醚组(Ⅲ组),男11例,女9例, 体重(64±11),年龄(73±11)岁。患者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疾病,无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也未使用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东莨菪碱 0.3mg,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5mg/kg、异丙酚0.5~2mg/kg和芬太尼0.5~5ug/kg。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 4.5~5.3kPa,氧流量2L/min。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心率及血压 ,必要时静注适量麻黄碱维持收缩压高于100mmHg。全身麻醉诱导后,所有各组均待拇收肌颤搐反应的T 测定值恢复至对照100%的时间并稳定后,各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Ⅱ组和Ⅲ组在气管插管后立即吸入异氟醚达到所需MAC值后并维持。术中用吸入麻醉的Ⅱ组和Ⅲ组均用丙泊酚1~1.5mg/L(血浆浓度)靶控输注,Ⅰ组用丙泊酚 2~2.5mg/L(血浆浓度 )靶控输注,每组根据需要均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
1.3 监测指标 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呼出浓度及MAC值;肌松监测采用TOF-Watch(r)SX加速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表面电极置于患者左侧前臂尺侧近腕处,换能器探头固定在拇指指腹,采用单刺激进行定标,定标时间大于5min。选择自动调节方式,将单次肌颤搐高度调整至100%作为对照值,然后以4个成串刺激(TOF)进行监测,频率2Hz,波宽0.2ms,间隔15s,刺激前臂尺神经。记录各组注药后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注药结束到 TOF=0)、TOF无反应时间(T1=0)、维持时间 (注药结束到T1恢复到对照25%的时间)、T150%恢复时问(注药结束到T1恢复到对照 50%的时间)、T175%恢复时间以及恢复指数(T1恢复25%~75%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维持时间 组为 (180.4±19.6)min,Ⅱ组为(192.7±19.4)min,Ⅲ组为(195.7±24.3)min,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2.2 肌松监测指标 各组起效时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无反应时间、T1 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T1 75%恢复时问及恢复指数,Ⅱ组和Ⅲ组与Ⅰ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延长(P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5-0515A/2011/05/25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