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3日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 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协办的“北京大学临床药学博雅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健康需求引领学科发展” 共设置四个分论坛 邀请国内外多位学术名家分别围绕“药学教育”、“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转化”、“临床药学实践与服务”、“基于证据的临床药物治疗管理”四个主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内容丰富 展现了临床药学领域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 是药学届的一次学术盛会 全网共计14.52万人次在线观看。
主论坛
健康需求引流学科发展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和董尔丹院士致辞 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敏院长主持。乔杰院士指出 随着医药科技飞速发展 治疗方案日趋复杂 药师作为合理用药的守门人 在保障药物治疗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致力于拓展药学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培养创新药学人才 推动临床药学的高质量同质化发展。此外 北京大学临床药学方向硕士项目已成功与北京市卫健委及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培训的成功对接 进一步加强了药学学科与医院之间的紧密联系。
董尔丹院士指出 发展临床药学是推动药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 当前医院中“重医轻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药学人才培养尚显滞后 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在此背景下 北京大学致力于培养懂医精药的复合型人才 并引领了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新模式。临床药学作为连接医学需求与药品研发方的重要桥梁 其作用愈发凸显。
开幕式主论坛-致辞环节
在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管晓东主任、聂小燕副主任的主持下 本次药学博雅论坛的帷幕正式拉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医疗质量与评价处马旭东处长做了题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的报告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 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 期望通过加快药师立法、加强应用型临床药师培养等措施 克服当前药师队伍配置不足等挑战 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 为药师队伍和药学领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副教授做了题为《健康中国视域下高层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报告 指出我国药学人才数量虽有提升 但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仍需加强 目前北大已形成独特的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体系 并即将启动药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
美国药学院校协会AACP主席Craig D. Cox做了题为《Advancing Clinical Pharmacy Through Pharmacy Education and Practice Where are we now 》的报告 肯定了中国在药学教育和实践取得的显著进展 介绍了美国药学教学方式和趋势 提出未来药学实践应朝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的方向发展 并对与北大一起推动临床药学教育和实践的全球化交流与协作进行了展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教授做了题为《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规范化培训现状与管理》的报告 介绍了北大医院通过建立药师培养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大幅提升药师培养的同质化水平 还提出未来医药培训应以“胜任力为导向” 更加主动地培养医药复合型的临床药学人才。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教授做了题为《构建药学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报告 提到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尚处萌芽阶段 中国高校目前仍以培养“药学科学家”为主 但临床需求正驱动中国临床药学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北大的临床药学培养体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打破传统的药学教学体系 在全国率先培养应用型的药学人才。同时北大还通过发现临床问题提供药学创新思路、开展药物上市后再评价加强用药监管、改革药学人才评估体系等方式推动临床药学学科发展 并与MedBrain平台合作 建设合理用药大模型 设立“药学服务创新奖”奖励优秀团队 旨在促进合理用药和服务水平提升。
开幕式主论坛-报告环节
分论坛一
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分论坛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副处长石菁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黄卓主持。
分论坛1 -致辞环节
学术汇报环节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主持 北京协和医院都丽萍副主任药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主任作学术报告 随后又交由北京大学药学院谢晓慧副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吴逢波主任药师作学术报告 他们围绕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临床药学院校培养与规范化培训并轨探索与实践、专业硕士学位和临床药师规培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建设三个主题进行了汇报。
分论坛1 -报告环节
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聂小燕副主任和北京大学药学院史录文教授主持 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曹东升教授、中国药科大学丁锦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梁海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庞晓丛副主任、复旦大学药学院戚建平教授、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王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徐传瑞教授、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解雪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丽主任药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春燕主任药师、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张筱宜副院长、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赵明沂教授参与讨论 各位专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院校教育与在职培训衔接机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 北京大学药学院史录文教授作总结发言。
分论坛1 -讨论和总结环节
分论坛二
创新药物临床转化
“创新药物临床转化”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王坚成教授致辞 对创新药物临床转化提出殷切期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周颖主任主持。
分论坛2 -致辞环节
随后会议由北京大学药学院宋颂研究员主持 清华大学药学院张永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汪敏先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刘雁勇教授进行汇报 再交由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王晶副主任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朱华副主任、广东省中医院李润泽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庞晓丛副主任进行汇报 围绕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和转化进行阐述。
分论坛2 -报告环节
讨论环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孙建宁教授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崔纯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宽研究员、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刘振明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药学部马致洁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梅冬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邱满堂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叶军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立波教授参与讨论 各位专家针对创新药物临床转化的策略与新趋势、多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药开发中的作用、仿生靶向递送技术在创新药物与新剂型研发中的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和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用于特殊人群治疗的新进展、院内制剂发展与转化发表深入见解。最后 由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崔一民教授总结发言。
分论坛2 -讨论和总结环节
分论坛三
临床药学服务与实践
“临床药学实践与服务”分论坛由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甄健存主任委员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培养办公室律颖主任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张晓红主任主持。
分论坛3 -致辞环节
随后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张晓红主任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周颖主任共同主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群红副教授、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聂小燕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冬园主管药师作学术汇报 再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立波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志玲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嘉炜副主任药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琳教授作学术汇报 他们就中国临床药师发展、药学服务收费管理与实践、儿科驻科药师培养与药学监护、药物治疗管理临床实践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分论坛3 -报告环节
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文睿婷副主任药师主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蔡本志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蔡爽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并就关键问题达成共识。最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封宇飞教授作总结发言。
分论坛3 -讨论和总结环节
分论坛四
基于证据的临床药物治疗管理
“基于证据的临床药物治疗管理”分论坛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张伟会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许嘉齐主任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立波教授主持。
分论坛4 -致辞环节
学术汇报环节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立波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艳华主任药师共同主持 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陈耀龙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翟所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杨祖耀教授作学术报告 再交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向倩教授主持 宁波诺丁汉大学夏君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金雪晶教授作学术报告 最后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张晓红主任主持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作学术报告 他们围绕人工智能助力临床指南的制定与评价以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不良反应信号发现与风险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临床指南制定中如何纳入经济学评价证据等话题进行深入剖析。会议最后 由翟所迪教授作总结发言。
分论坛4 -报告环节
11月23日上午12时 论坛正式落下帷幕。此次论坛汇聚了全球临床药学领域顶尖的临床专家和学者 为国内药学同仁呈现了丰富而前沿的学术盛宴。“北京大学临床药学博雅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药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有力促进了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北大医学在促进药师在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中的积极作用 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为更新、更为卓越的贡献。
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编辑 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