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帮助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更好地履行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职责 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北京大学医学部2024年新上岗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于11月26日在医学科技楼报告厅隆重召开。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 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王坚成、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徐明以及副院长王青、崔爽、张小凯、郭玲伶、伊鸣出席 北京市教书育人榜样、中国工程院院士、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强教授和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王建六教授应大会邀请向新上岗导师分享培养研究生经验。来自各学院与医院的170余名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老师参加培训。会议由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副院长王青、伊鸣主持。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段丽萍副主任以“健康中国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题 作了首场专题报告。她指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彰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随后 她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部署与要求 从大健康视域下医学人才需求、北大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切入 分析了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她认为 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要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培养具备仁心仁术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此外 她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并指出数智技术将成为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
优秀导师分享经验 提供实践指导
在经验分享环节 张强院士和王建六教授结合自身的实践 分别围绕团队建设与研究生成长、多举措提升研究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张强院士以自己所在的教学科研团队为例 总结了有组织地培养、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他强调 导师在科研方向选择和团队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优秀的科研能成就优秀的学生 优秀的学生也能成就优秀的科研。导师要特别重视招生工作 通过仔细研究学生简历以及面试前的沟通交流 优选出富有进取心、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生源。在培养过程中 要给予研究生自由探索的空间 鼓励和支持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帮助他们进一步发现和发展个人长处。此外 他提到 研究选题的科学性和导师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导师要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王建六教授从培养有温度的医学人才出发 强调了思政教育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他提出 导师要在科研上严格要求学生 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心理健康。他分享了自己在指导学生时的体会 指出科学研究的高标准与生活中的温情关怀相结合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说明如何通过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的培养 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
坚守学术诚信 加强全过程规范管理
在《践行负责任的科研 促进学术诚信规范》的专题报告中 王坚成教授详细剖析了当前学术规范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 并分享了如何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他强调 导师应通过严格的监督与教育 为学生营造诚信求学的氛围与环境 师生共同守好学术诚信的底线。他还结合实际案例 警示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 确保研究生在科研中践行高标准的学术道德。
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副院长张小凯、崔爽、王青、郭玲伶分别就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与导师管理、奖助体系等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介绍 并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对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和国家层面即将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进行了说明 使导师们直观地了解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点与风险点 为新上岗导师提供了实践指导 便于导师们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关注和指导。
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徐明对培训会进行了总结发言。
本次新上岗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内容丰富、议程紧凑 为新上岗导师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还搭建了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 强化了老师们对导师岗位职责和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的认识。北京大学医学部将继续以新上岗导师培训、“导师之家”系列活动为抓手 不断优化研究生导师培训、支持与服务体系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为引领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编辑 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