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心脑循环 > 高血压 >

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心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验证心理社会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综合前期的高血压病人生活心理及年龄等因素选定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积极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积极心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1]。结果进行积极心理干预组血压水平在治疗后第1周无显著性差异,2周后血压总体控制明显,4周后心理干预+常规治疗组较只予常规治疗组血压控制明显。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37-01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它对人的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都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据2013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已确诊的高血压人数已经达到了2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而根据本人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对高血压人群管理的情况,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5%以上,其中大多是35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年轻化趋势,这其中不难发现,工作生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人在临床诊疗及社区慢病管理随访工作中观察到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和抑郁的心理,而在血压控制较好这一人群中往往伴随着情绪的乐观、开朗等因素,因此,给予心理干预在临床高血压病人治疗及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本人在社区内所管理的高血压病人中抽取了40名做为研究对象,同时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并采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辖区内所管理的高血压病人中筛选40个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最大68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60岁以上20例,均符合我国2010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心理干预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0岁以上11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60岁以上10例。由同一人测定,使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2mmhg刻度),同一袖带测右上臂血压,血压测定在8am-10am,复诊当天上午测血压前不服药。

 1.2实验方法给予心理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同样合理的降压治疗,同时对心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并每天对对照组患者予以走访,分别在连续维持1周、2周、4周的时候进行血压水平的测定,并评价积极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而治疗2周后积极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百拇医药(应弘波)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1-4949D/2015/01/60.htm
上一篇: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下一篇: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概述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