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专题 >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摘 要】 在中国中医学术理论中有治“未病”之说。称“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所谓治未病者,即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无令得受肝之邪。

 【关键词】 中医 心脉 细胞夹层

 《经论》针对人体生理功能又定五脏谓“正常脉”:心脉,浮大而散;肝脉,沉长而弦;肾脉,沉实而软;肺脉,浮涩;脾脉,脾主中周,浮沉之间。

 笔者在多年为患者诊脉体验中,每一个患者只要其左寸脉为浮类脉,其他脏也均为浮类脉;如果左寸心脉是沉类脉时,人体其他脏脉也均为沉类脉。此定确定无疑。

 在为患者辩病时,如果该患者左寸脉是浮类脉,可判定该患者心和肺两脏无大病,或无病。因其现脉和其所谓正常脉相顺。

 在为患者辩病时,如果该患者左寸是沉类脉时,则可判定:该患者心肺和两脏有病。因现脉和其正常脉相逆。

 但对于肝和肾脏可判定无病或无大病,因现脉和其正常脉相顺。

 当患者左寸脉,无论出现浮类脉,还是出现沉类脉时,对于脾脏而言,都是有病脉:如是浮类脉,则胃热脾盛;如是沉类脉,则胃寒脾虚。因此,脾脏总也不能呆在自己的中周安安稳稳过日子。不是飞上九云,就是坠入深渊。根据多年以人体脉象检验人体生理病理得知,人类从降生到寿终,没有未病的机会。不是肝肾有病,就是心肺有病;而且都得稍带上脾胃。

 五脏出现浮类脉是先天不足。五脏出现沉类脉是后天纳差。先天不足病在双肾,后天纳差病在脾胃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5160/2015/04/30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3 字符。
上一篇:乌鸡白凤丸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分析(中医中药)
下一篇:多学科研究中医药的思考与展望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