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育儿宝典 > 育儿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手足口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施行病原体检测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实时测定法(FQ-PCR法)的效果及有关情况探析。方法:以2016年5月-7月因疑似感染手足口病进入本院施行病原体测定的患儿127例为评估对象,依据年龄段情况将其划分成A组(年龄不超3岁者)77例、B组(年龄间于3-6岁间者)50例,运用FQ-PCR法对疑似患儿的疱疹液、咽拭子实施相应指标值的测定;并以ELISA 法对患儿血清展开检测,经比对两法的检出率数据情况,系统评估FQ-PCR医疗检测效果。结果:127例患儿咽拭子样本、疱疹液样本在FQ-PCR法测定下,EV检测有101例显阳性,占79.53%;当中A组有67例,占87.01%,B组有34例,占68.00%。A组患儿阳性检出率超出B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FQ-PCR 法践行于HFMD病原体测定及评估中,能强化病原学指标监控力度,以辅助当地HFMD疫情预测、防范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手足口病 实时检测 病原体

 临床中将手足口病的英文名称简写成“HFMD” [1]。此病发作主因是肠道内受到EV病毒侵入,以诱发急性的传播疾病,HFMD患病群体以不超6岁的幼儿居多[2]。为探索测定病原体的最优方法,本文抽选2016年5月-7月因疑似感染手足口病进入本院施行病原体测定的患儿127例,依据年龄段情况将其划分成A组(年龄不超3岁者)77例、B组(年龄间于3-6岁间者)50例,运用FQ-PCR法、ELISA法对上述患儿的疱疹液、咽拭子实施相应指标值的测定,经比对两法的检出率数据情况,系统评估FQ-PCR医疗检测效果,现将本调研内容作以下陈述: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6年5月-7月因疑似感染手足口病进入本院施行病原体测定的患儿127例为评估对象,患儿入院初期都带有HFMD疑似体征,包括手、足、口等处皮肤起疱疹或黏膜组织出现斑疹,体温异常升高等,医师将全部入选患儿初诊患有HFMD。依据年龄段情况将其划分成A组(年龄不超3岁者)77例、B组(年龄间于3-6岁间者)50例,A组:42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间于6个月-3岁间,平均(2.1±0.37)岁;B组: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间于3.1岁-6岁间,平均(4.2±0.25)岁。上述疑似病例总共搜集到125份咽拭子样本、61份疱疹液样本。

 1.2 方法

 1.2.1 设备及试剂

 FQ-PCR法以杭州博日LineK型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设备展开疱疹液、咽拭子样本测定操作,按病毒类型(EV肠道病毒、71肠道病毒、柯萨奇A16肠道病毒等)选用适宜的试剂盒,所用试剂盒都产自广州达安基因公司;ELISA(酶联免疫性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COXA16 IgG、EV71 IgG,试剂盒选用艾康公司所制产品。

 1.2.2 检测操作

 搜集入选患儿的咽拭子样本、疱疹液样本,总共搜集到125份咽拭子样本、61份疱疹液样本,借助消毒棉拭子取样本,将其迅速放置到病毒保养溶液当中,经冷冻存储并留作待检,冷冻存储温度约-20℃,如果放置超出1个月,冷冻存储温度约-70℃。

 取出100μL样本,滴入清液,分离出样本RNA,将其放于PCR扩增设备之上,依照指南说明书内的有关内容展开标准化操作,设定正确循环参数、反应液配合指数、梯度模板和阳性、阴性比照值。ELISA法测定COXA16 IgG、EV71 IgG时,依照相应试剂盒的科学化标准展开具体操作。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x±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3 讨论

 从传统诊疗方法入手对HFMD病原体展开实时测定时,其依然以病症表现作为主要根据[3]。待入院经试验分析后再判别病毒的具体种类,这一阶段需耗费较长的时间(约7天),将会给诊疗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4]。本次研究将FQ-PCR法列为评估对象,并和ELISA 法实时测定结果展开比对。有关实验材料指证,ELISA 法医疗运用范围有限,难以达到PCR试验的配合要求[5]。FQ-PCR 法除常规性检测操作外,还能实时反馈肠道内诸多类型的病毒,且和病毒学培育所得结果接近[6]。

 本研讨活动数据结果指出,127例患儿样本在FQ-PCR法测定下,咽拭子样本检出阳性率是69.60%(87/125),疱疹液样本检出阳性率是81.97%(50/61);EV检测有101例显阳性,占79.53%;当中A组有67例,占87.01%(67/77),B组有34例,占68.00%(34/50)。A组患儿阳性检出率超出B组,差异明显(P0.05)。

 综合以上所述,将FQ-PCR 法践行于HFMD病原体实时测定当中,能强化病原学指标的监控力度,有助提升当地HFMD疫情预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唐智超,石玮,朱红霞,等.2012年顺义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例及重症病例病原学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20):3097-3100.

 [2]许玉玲,卫海燕,陈豪敏,等.手足口病例中埃克病毒11型河南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9):688-691.

 [3]李传生,应杰.不同病原体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因子变化与病情转归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12):890-892. (钱福文)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5160/2016/12/340.htm
上一篇: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治疗探讨(经验交流)
下一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研究(临床研究)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