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2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亦称面神经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多为单侧,常于几小时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发病前几天感患侧耳周疼痛不适,多数患者在晨起洗脸时发现面部不对称,患侧眼裂变大、口角下垂、流口水、闭眼露睛,流泪,不能皱眉,额纹消失或变浅口角低垂歪向健侧,面部肌肉松弛麻痹,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腮或漏气,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漱口漏水,进食时感到食物滞留于患侧齿颊处[1]。有面部受凉史。依据中医辨证理论,面瘫兼见恶寒、流清鼻涕、咳嗽或咯痰色白、舌淡苔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2016年08月到2017年08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病患者,在常规治法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联合隔姜垫灸治疗并加强护理指导,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梧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自2016年08月到2017年08月期间收治的50例面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左侧22例,右侧28例,年龄3~65岁,平均年龄为32岁;病程约为2天~2个月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2095-6851B/2017/11/166.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