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2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1月-2020.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的高。结论:针灸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高,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效果

 近年来,本院发现初诊确诊为周围性的面瘫患者,其同时会伴有轻微的乏力、眩晕或血压增高的症状,而无偏瘫、失语等中风的症状[1],在经过头颅CT的检查后,发现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基底节区腔隙性的脑梗塞现象,初步判断为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的脑梗塞(AI),本文主要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1月-2020.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符合《实用耳鼻咽喉学》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患者头颅经CT检查确诊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排除合并有其他重要的脏器疾病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免疫系统存在疾病的患者,患者年龄低于60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3.8±2.3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病史2~16年,平均 (7.1±3.2) 年;

 研究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74.5±2.1)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病史2~17年,平均 (7.0±2.8) 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性别比、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经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研究者均已经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在250 mL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入30mL脉络宁注射液,每天1次,治疗半个月后,每天口服维生素B12,每日25μg,治疗周期1个月。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以少阳经和阳明经穴为主要穴位,在发病的第一周针刺外关、太冲、合谷等穴位;在第二周针刺牵正、风池、下关、地仓、颊车、承浆、四白、太阳、迎香、翳风、阳白、攒竹等穴位,局部浅刺,远端针刺太冲、合谷穴位,以及针刺双侧的阳陵泉、外关等穴位;在第三周,针刺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下关、阳白透鱼腰、太阳、攒竹、牵正、风池、翳风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远端太冲、合谷及双侧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深刺,且留针30分钟。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减少穴位。针灸每天进行1次,7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周期为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及面神经功能情况。

 1.4 数据分析 通过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应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若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的高,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栓塞(脑梗塞)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2095-6851B/2020/07/114.htm
上一篇:对比针灸、针刀在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的实施意义
下一篇: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法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