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2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内科 >

中医内科疾病五脏分类的临床意义

  【摘要】中医内科疾病较为典型的中药方剂主要是古代经方,而大量的药物归经都在五脏范围内,把药物归经和脏腑定位联合起来,确定疾病的脏腑位置,在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基础之上,在脏腑归经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靶向性。导致气血津液功能失常的主要因素就是脏腑功能出现紊乱,属于五脏分类,有助于对疾病进行定位归经用药。

 【关键词】中医;内科疾病;五脏分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119-02

 1 关于中医内科疾病五脏分类的历史

 人类五脏可分为肝系、心系、肺系、肾系以及脾(胃)系五大系统,其中肝系统主要是肝、胆、目、筋和爪;心系统主要为心、小肠、舌、血脉和面;脾系统主要包含脾、胃、口、肉和唇;肺系统主要指肺、大肠、鼻、皮和毛;肾系统包含肾、膀胱、耳、骨髓和发。五大系统均与脏腑和器官、体表相表里,称之为脏腑表里结合。在临床中,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可以实则泻阳明,若需可以补太阴等方法都是通过脏腑结合理论而运用的。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也正是整体关系的表现,对某一脏腑进行调整来增损其他脏腑实则泻其子,虚者补其母,这正是应用了脏腑整体观。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与病变位置、病因以及疾病的性质等其他因素相结合,从而确定了五脏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2095-6851B/2020/01/202.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9 字符。
上一篇: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下一篇: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