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2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皮肤病 > 湿疹 >

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论著)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038-01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皮损具有多形损害。其发病与风、湿、热之邪关系密切,而其本在湿,其表在热,急性发作时必挟风邪,慢性缠绵乃顽湿不化,湿热毒邪蕴久可耗血伤阴,化燥生风。常规抗过敏药效果不佳,皮质类固醇,副作用大,其反复性增加。笔者自2008年3月~20011年3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湿疹5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病人,男24例,女27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36.8±11.6)岁,病程6月~11年,平均(4.5±3.7)年,湿热内盛型28例,脾虚湿盛型21例,血虚风燥型11例。

 1.2 诊断标准:①皮损为局限性,肥厚浸润较剧,常伴有色素沉着,境界清楚。②严重瘙痒。③反复出现的急性发作史。④好发部位: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1]。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①湿热内盛:皮损泛发,潮红肿胀,瘙痒剧烈,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②脾虚湿盛:皮损色淡红,渗出结痂,四肢多发,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溏泻,舌质淡,舌胖苔腻,脉沉缓或滑。③血虚风燥:皮损反复不愈,肥厚脱屑,瘙痒,有抓痕或血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

 1.4 排除标准: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有药物接触过敏史者;有糖尿病、柯兴氏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治疗前2周系统接受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或相关中药治疗者;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者。

 1.5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3783B/2011/07/37.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65 字符。
上一篇:论文下载:癣药膏治疗湿疹\牛皮癣\疥疮\体癣疗效观察
下一篇:婴儿湿疹护理体会(护理园地)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