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PLC)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病理和随访证实对16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肺部HR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LC的HRCT影像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不规则状及串珠状增厚10例(60.2%);小叶间隔增粗,呈网格状改变10例(60.2%);小结节状影沿胸膜下间质、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蔓延12例(70.5%);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50%);胸腔积液8例;胸椎椎体及附件溶骨性破坏4例。结论:HRCT对PLC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癌性淋巴管炎;HRCT;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癌性淋巴管炎也称淋巴道转移瘤、淋巴管癌等,是一种以转移癌细胞在肺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1]。临床诊断较困难,常常误诊为其它间质性病变。现对16例经临床病理和随访证实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回顾性分析,探讨HRCT对肺部癌性淋巴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PLC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5~68岁,平均43岁。临床表现:低热、消瘦6例,咳嗽、气促伴呼吸困难10例,痰中带血2例;肺部湿性罗音8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穿刺活检及随访治疗确诊,其中6例肺内肿块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8例随访治疗经过确诊(胃癌2例,肝癌4例,乳腺癌2例);2例确诊甲状腺癌,出现肺内弥漫性淋巴结炎,经胸水细胞学检查证实。
1.2 使用飞利浦MX4000螺旋CT机,所有病例HRCT扫描前均按常规胸部扫描,扫描条件:120kV,200mAs,准直宽度2×7mm,螺距1~1.5。感兴趣区HRCT扫描层厚lmm,200mA,120kV,6例行增强扫描;扫描所得图像传输到蓝韵工作站,利用多窗口进行观察,肺窗窗宽1200~1500Hu,窗位-500~-800Hu;纵隔窗窗宽400Hu,窗位35Hu;对于胸椎及肋骨的观察,采用骨窗观察,窗宽1600Hu,窗位550Hu。
2.结果
肺癌性淋巴管炎HRCT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呈细网格状改变10例,表现为肺外围1~2 cm与胸膜相连的细线影,肺结构不被扭曲,其内见正常形态无变形的肺小叶结构;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及串珠状增厚10例,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同时血管管径相应增粗;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见粟粒性结节影12例。原发性肺癌6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及短细毛刺,2例伴有胸膜凹陷征;按照测量淋巴结横径达到10mm为肿大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