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比较常规切线野计划与SIB- 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差异。方法:在CT定位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46例患者应用SIB- IMRT全乳腺调强放疗,并将同一病例的调强放疗计划与常规放疗计划相比较,分析其剂量学差异,评价靶区剂量覆盖率和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方面的作用。结果:本组两种计划的靶区覆盖率V95%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IB- IMRT计划PTV中V100%、V105%、V110%的平均值与常规计划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 與常规计划相比,SIB- IMRT计划能显著减少OAR的照射剂量,各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70。根据病史资料,原发左侧乳腺25例,右侧乳腺21例;导管内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40例;按照AJCC-UICC2002临床分期, I期与ⅡA期分别为19、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符合保乳手术治疗适应证,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乳腺癌且手术切缘无残留,脉管无癌栓,腋淋巴结无侵犯,术后病理分期为0一ⅡA期(Tis一T2NOMO)。
1.2 治疗方法
1.2.1 设备: 瓦里安Clinac CX数字化控制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DX/i医用螺旋CT机、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灯、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ARIA放疗局域网络系统、调强用剂量分布图检测仪MapCheck1177、MED-TEC乳腺托架。
1.2.2 方法
1.2.2.1 摆位固定及模拟CT扫描 仰卧于乳腺托架上,在患者体表瘤床瘢痕处放置铅丝标记,以乳腺皱褶下2cm的双侧腋中线、体中线为标志点,做定位标记,并放置金属定位标记,然后在螺旋CT下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层厚0.5cm,扫描前嘱患者平静呼吸。扫描范围自甲状软骨上缘到肝脏下缘,以完整包括全部邻近正常组织器官如肺、心脏、肝脏、对侧乳腺等。模拟CT图像经放疗局域网传输至TPS计划系统。并将同一病例同时作调强放疗计划与常规放疗计划设计。
1.2.2.2 常规计划设计 采用两切线野常规加楔形版的传统方式进行全乳照射,调整机架角,使射野内侧端平齐,依靶区走向适当调整准直器角度,然后用铅门准直,照射野乳腺外界放开1.5 cm,加15 度楔形板照射。 照射计划处方剂量为:剂量50Gy/25次,1次/d,5d/周,共25次。之后9 MeV—12 MeV电子线瘤床放疗10GY,每次2GY,共5次。
1.2.2.3 SIB- IMRT勾画靶区及计划设计 乳腺SIB- IMRT是指全乳调强放疗的同时实现瘤床加量的调强放疗方式,该方式需同时规划两个靶区,即瘤床和全乳照射靶区。选用6 MV X线连续照射。瘤床分割剂量为2.15 Gy/次,其他靶区则给予常规剂量分割即1.8 Gy/次,5次/周,共28次。
1.2.2.4 计划评估和比较指标 PTV:至少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的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00%、V105%、V110%;;危机器官(OAR):心脏的Dmean和接受3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30);同侧肺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双侧肺平均剂量;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肝脏的平均剂量。
1.2.2.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软件对两种计划剂量学差异行两两均数的配对p检验。
2.结果
2.1 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比较
本组两种计划的靶区覆盖率V95%均相似,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 IMRT计划V100%的平均值在4.0%,V105%的平均值在1.0%,V110%在0.5%,而常规计划V100%的平均值在30.8%,V105%的平均值在30.4%,V110%在8.5%,两种计划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
2.2 两种计划的OAR剂量学比较
与常规计划相比,SIB- IMRT计划能显著减少OAR的照射剂量,SIB- IMRT计划心脏V30的平均值在1.0%,心脏平均剂量4.95Gy,而常规计划心脏V30的平均值在7.2%,心脏平均剂量6.7Gy,在两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百拇医药(左小坤) 第 1 2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3783B/2018/01/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