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8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急救专题 > 中毒急救 >

论文下载: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多因素分析(论著)

第1页
 参见附件。

  从表1的数据看出,呼吸衰竭组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ig=0.006,Exp (B)=0.999,提示初次胆碱酯酶活性和呼吸衰竭相关,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呼吸衰竭发生率越高,这和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7]。再将本组病例分为胆碱酯酶活性低于30%组和活性高于30%组两组,胆碱酯酶活性低于30%的有77例,呼吸衰竭32例,呼吸衰竭发生率41.6%;胆碱酯酶活性高于30%有67例,呼吸衰竭4例,呼吸衰竭发生率8.9%,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χ2=144,P=0.000,可以看出,初次胆碱酯酶活性低于30%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碱酯酶活性较高病例。胆碱酯酶的生理功能是水解乙酰胆碱,维持胆碱能神经的传导功能。有机磷农药分子抑制胆碱酯酶后,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相应的症状。胆碱酯酶活性越低,乙酰胆碱堆积越严重,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明显增加,甚至肺水肿,呼吸肌无力,呼吸中枢抑制等,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呼吸衰竭。因此,临床上对初次胆碱酯酶活性较低尤其是活性低于30%的患者必须加倍注意防治呼吸衰竭的发生,做好监护,及时复查血气分析,及早发现呼吸衰竭并进行抢救。目前提高胆碱酯酶活性的手段主要是合理使用复能剂。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阿托品化时间卡方分析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Sig=0.023,提示该项指标和呼吸衰竭相关,是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阿托品化时间越长,呼吸衰竭发生率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阿托品化时间长,患者症状消失的也相对慢,气道分泌物清除较慢,呼吸肌功能恢复的也不理想 ......
上一篇:论文下载: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多因素分析(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一起急性有机磷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调查与分析)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