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8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身心灵 > 儒家 >

以道家居心,做儒家事情(谈古说今)

  世界文坛的一颗巨星于2009年7月11日陨落,他就是一代鸿儒、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一生与文字结伴,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他精通12国语言,其中包括印度古典梵文和曾经失传的吐火罗文。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老著作等身,学贯古今,其造诣令人难以企及。

 他98岁高龄辞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国学财富,还有深刻的养生智慧和人生哲学。

 勤业养生

 季羡林曾说自己“少无大志,没想过做学者,就想能找一个工作,能有口饭吃。”看书、写东西是生活第一需要,一天不写东西,就像犯罪。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工作,他都忙碌了四五个小时了,别人的一天才刚开始。

 74岁时,他接到吐火罗文残卷,经15年潜心研究,终于修复残卷,让这一失传的文字起死回生。他83岁时,为了撰写《糖史》,每天骑车往返于图书馆和家,夏天40多度高温,冬天冰雪满地,都无法阻挡。他翻遍了与糖有关的资料,终于在1996年完成了上下两册、80多万字的《糖史》。作为造诣精深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在长达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海内外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有着崇高声誉和重要地位。

 做学术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板凳甘做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这是季羡林的学术哲学。他从17岁开始写散文,几十年笔耕不辍。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2-7157/2011/05/34.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3 字符。
上一篇:中华传统养生之儒家“仁者寿”理论
下一篇:修行之根本—儒家的纲常伦理,四维八德--学佛网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