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8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身心灵 > 国学与传统 >

已觉秋窗愁不尽(国学与养生)

  【解题谈俗】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玉的忧郁心态,真是贴切至致。不过这不是他的创造,关于“悲秋”的绝唱在他之前已屡见不鲜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海畔尖山似箭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煞人。”(张说)“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骚人故多感,悲秋更寥,栗。”(苏东坡)“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它们描述的也是秋天的季节特点、气候征象、人文个性,把秋天的另一副面孔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健康说道】

 为何秋天让人有如此不适之感?一日季节特点:秋风肃瑟。万木凋零,大地苍茫,阴雨绵绵,环境让人兴奋不起来;二日身体因素:天人相应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1734/2011/10/05.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24 字符。
上一篇:中秋月明人尽望(国学与养生)
下一篇:国学经典选读——鬼谷子(十)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