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8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中医诊病,你了解多少(中医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中,常有太医为后妃“悬丝诊脉”情节,即将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脉搏上,医生通过丝线另一端的细微反应诊查脉象。实际上,单靠这种方式是不可能正确诊断疾病的。

 由于古文中“闻”兼有听、嗅两方面的含义,所以中医中的“闻诊”指的是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来测知病况。在某些情况下,“闻”甚至可以作为对疾病诊断用药的主要依据,例如根据不同特点的咳嗽声来判别疾病的真实面目,或是肺燥(气候干燥所致的咳嗽),或是肺实(风痰所致的声带麻痹),或是肺损(久咳伤肺,如肺结核、喉结核等)。

 至于问诊,人们更不陌生。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会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发病过程、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明朝时,张景岳总结前人的问诊经验,把问诊的内容归纳成了“十问歌”,后人又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使之成为了中医问诊的一个参考模式。

 大约在11世纪初期,中医切脉诊法便传到了阿拉伯。

 将四诊所获种种信息加以综合判断,才可称为“诊断”。这也就是“辨证施治”法则中的“辨证”过程。其要点是辨别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谓之“八纲”,而八纲之“纲”,不过是阴阳二字。只要疾病的这一基本属性判断正确,据此施治,便不会有大错。

 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疾病表现,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例如,面对一位右心衰竭造成肺循环障碍,导致液体渗出、继发肺部炎症而发热的患者,用治疗感冒、肺炎的清热解毒之法是断然无效的,只有在认识到其“假热真寒”的本质后,大胆使用强心药,才能起到循环改善、渗出吸收、炎消烧退的效果。实际上西医在处理这样的病人时,除用抗菌素外,也会配合强心、利尿、补钾的药物。这样看来,中医、西医殊途同归,并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 http://www.100md.com(高峰)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0223A/2011/07/12.htm
上一篇:解析阴阳(中医文化)
下一篇:浅谈中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管理研究)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