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仰杨开慧故居
板仓有女杰,领袖赞骄杨。囹圄怜子幼,复壁寓情长注。
井冈烽火盛,星河碧血芳。人间报伏虎,天亦泪如滂。
注:90年代修缮故居时于夹壁中发现杨开慧怀念毛泽东的长诗手稿。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 陈忠辉
五四高擎两面旗,风雷滚滚震醒狮。
罢工罢课潮声涌,反帝反封雄气驰;
大义维权惩国贼,洪流拍岸决樊篱。
千年道统兹终断,革命新程树界碑。
说说歌行体
◎ 王迎春
“歌”、“行”最初分别是中国古代乐府诗中两种常见的体裁。如《陇西行》《孤儿行》《短歌行》《燕歌行》《子夜歌》《读曲歌》《琅琊王歌》等。久而久之,人们逐渐把它们当作“乐府”的代称。
“歌行”在体式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它有五言体,如李白的《长干行》;也有七言体,如高适的《燕歌行》。但它采用得最多的却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在七言中杂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这是歌行体最有代表性的体式。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该诗主体部分为七言,但开头的“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包括了三言、四言、五言三种句式,中间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则达到了九言。这是非常典型的歌行体。
“歌行”在格律上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它不强调平仄,但讲究比较宽松的押韵。其中有逐句押韵的,如李白《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后三句;也有隔句押韵的,如同诗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后一种押韵情况更为普遍。, 百拇医药(何胜华)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2-8188/2009/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