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7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休闲 >

“道”,是种多元化的价值观(知识·休闲)

  《道德经》的光亮之—天下美善(1)

 【导言】追求美善,但不执著于美善,才能得到真正的美善。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释义】如果天下人都以为某种美是美的,那就不美了;如果天下人都以为某种善是善的,那就不善了。因为有和无是相互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成就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得益彰的,音和声是相互应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事物的运动规律总是如此的。所以圣人坚守无为的事业,实行不言的教育。让万物自己运作起来,而不必去推动它们。让万物自己生长吧,而不要占有它们。善于引导却不依靠,取得了成功但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就不会失去成功。

 多元化的价值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人们乍听老子的妙论一定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老子的说法和通常人们的想法完全是反的。一般而言,人们会这样说:其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美矣;其二,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善矣。

 难道天下皆知的美的事物,还会不美吗?难道誉满全球的好的东西,还会不好吗?到底是老子错了,还是大众错了呢?

 在我看来老子没有错,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比如,某个女孩子天生长得比较瘦,而且又很健康,这当然不失为一种美。可是,如果人们简单地将瘦当作美的唯一的标准答案,甚至病态地去追求“骨感”,仿佛要瘦到皮包骨头才算美。这样一种瘦之美,虽然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可事实上已经不是美了,而变成了一种害人的、甚至是杀人的罪恶,难道不是吗?

 行文至此,我们就更能理解老子所谓的“道”了。老子说的“道”,从某个侧面讲,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就像是一艘船,如果船上的人都聚于船的一侧,这艘船非倾覆不可。船上的人只有均衡地分布于船的两弦,船的重心就稳定了,船就可以破浪航行了。

 道是立体的

 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已经将道析为“有”和“无”,以期人们对于道能够有全面的认知。在这一章老子进一步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多种的角度解说“道”。

 我觉得老子说的“高下相倾”特别地有意思,在建筑学上有非常重要的运用。

 而且,我发现不同的哲学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学,不同的建筑学又产生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我们知道秦、汉两朝都是修过长城的,可是秦筑长城,天怒人怨,二世而亡;汉筑长城,四海安然,国祚绵长,两者的差别何以如此之大呢?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原来秦朝的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的治国理论,法家主张“人定胜天”,具有强迫命令,轻视民众的执政风格。因而秦筑长城采取了直来直去的修筑方法,遇山则削山,遇谷则填谷,工程量和施工难度极大,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苦难。最终,人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义,秦也就因此而灭亡了。

 相反汉朝的统治者推崇的是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主张尊重自然,爱惜民力。因而汉朝在修长城的时候,采用了因山就势,就地取材的办法,大大节省了民力,这样人民也就不会走向反抗了。

 所以说老子之道是立体的。老子希望人们全面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百拇医药(范子盛)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2-8188/2011/05/49.htm
上一篇:奇石探秘(知识·休闲)
下一篇:桂林的文化气息(知识·休闲)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