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7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休闲 >

青城山闻笛(休闲·时尚)

  慕名走进四川青城山,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幽之气。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拾级而上,天色苍茫,道旁古木参天,草木青翠,就像老舍在《青蓉略记》中所说的“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登上高处,但见岷江横陈天际,玉峰如云凸起,点点道观现于茫茫林海之中,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清爽和宁静。

 默叹之际,耳畔传来一阵清远的笛声。声音传得很远,在山谷之间悠扬飘荡、绵延回响,萦绕着无限的遐思与牵念,缓缓飞升。

 笛声慢慢近了。吹笛的是一位清瘦的老者,头发灰白,满面沧桑,双眼微闭,衣服破旧,准确说应该是一个盲者乞丐。他一边摸索着沿着台阶下去,一边旁若无人地吹着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树叶上、草丛中,像透明的纯真的精灵。

 不知道他吹的什么曲子,那优美的韵律在耳边蔓延开来,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悠扬,时而激昂,如同人间的喧哗,化作一片绚烂的织锦,如同一幅无声灵动的画卷,一曲清新的天籁之歌。

 音符拨动了我的每一根神经,勾起对历史过往的无限怀念……

 据导游介绍,青城山有一对“鸳鸯井”,泉源暗通,一方一圆,一浊一清,一温一凉。久雨不盈,长旱不涸,水线恒定,煞是怪异,井碑“鸳鸯井”三字为国画大师张大干手书。

 张大干,这位银髯飘拂的半仙似的画家,与青城山仿佛有着割不断的缘分。看过电视台做的专题,据报道在20世纪40年代初,为了躲避纷飞的战火,他曾住在上清官,习静修心,作画愈千幅,自号“青城客”。张大千为人处世,以宽广的胸怀爱万物,以宽厚感恩的心待世人,总是把好的东西先给别人,对素昧平生的人也是倾囊相助。他的朋友有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虽然以画谋生,但他重情谊,从不吝啬,平民百姓只要喜欢他的画,向他开口,他都一视同仁,不取分文。

 张大千常在各地开画展,收入不菲,完全可以购置田产,住豪门大宅,但奇怪的是,早年张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常常囊中羞涩,负债累累,经常是借了还,还了借。张大千也被朋友们戏称为“富可敌国,穷无立锥之地”。张大千的钱究竟哪儿去了?原来,张大千除了供养一大家人,慷慨帮助亲朋好友以外,大部分的钱都用来购买古画和古籍。晚年,张大千在台北病逝,他又把自己生前留下的这些古画和古籍,全都捐给了海峡两岸的博物馆,就连他的住所“摩耶精合”也一并捐赠了。于是,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富的穷人”。

 是的,他是一位内心清虚空灵的最富的穷人。

 以宽广的胸怀爱世上的万物,以宽厚的心待世上的人,这正是这位“穷人”留给世界,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遗产。

 吹笛的老者已消失在蜿蜒的山路,笛声依然在山谷古木之间飘荡、回响……

 虽然是个盲者,可他似乎不以为意,心无旁骛,沉浸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沉浸在清虚空灵的仙境中。相对我们这些俗务缠身、忙忙碌碌的人,他是否也称得上是一位富有的穷人?

 身处青城山,听闻这清远的笛声,沐浴在先贤的圣光里,我们的内心得到了灵魂的洗礼。

 我不禁再次仰望青城山…… (李亚辉)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2-8188/2014/04/34.htm
上一篇:书缘一辈子(休闲·时尚)
下一篇:有快乐就有风景(休闲·时尚)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