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7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夜读梁衡两首旧体诗有感(卷首语)

  江湖汇秀地,名士部落城。两句话,十个字,完成了对常州的一种精准叙述。

 第一句话说的是常州的地理形胜。大江与大湖是天造地设,而运河却是人借天力,天遂人愿。一条运河使得常州江湖相接,汇通世界,千年繁华,由此奠定。

 第二句话说尽了常州的人文风流。世上的盛景繁华,全因人文荟萃造就。常州之自然景色固然极尽江南之秀,但自然景色从来等待有心有情怀之人,去发现,去欣赏,去传诵。自然为人文作底,人文为自然生色。

 山因名士登临而为名山,水因名士濯足而为胜水,所谓江山有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世之人寻觅前世名士之芳踪,感怀为文,前贤后学,代代赓续,足迹累积为胜迹,教化叠加为文化。

 常州号称名士部落,在于同辈名士之惺惺相惜,也在于后世名士对前辈名士的追怀景仰,于是古今名士遥相致意,宛然同一部落。

 梁衡先生与常州结缘数十年,先有《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耸动华夏听闻,为常州扬名,个人亦进身名士之阶。此后与常州缘缘相结,灵感迭出,近游常州,寻访旧迹,又有两首旧体诗草成。诗句简约平易,而意旨幽远。“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仍在觅渡,读者亦在觅梁衡所觅之渡。“大观楼上谁观谁”,有人凭楼观人,人亦在暗观楼上人。

 相互觅渡,相互得渡而共渡;相互关照,相互自观而自省,而自觉。

 编者注:30年前,梁衡在考察瞿秋白故居时,于故居门前挖掘出了已经消失的“觅渡桥”旧址,由此引申、阐述了瞿秋白的觅渡人生,发表了《觅渡》一文,为古城常州留住了一段乡愁。30年后,梁衡在钟楼区实地察看了大观楼碑保护工作,他深感:觅渡桥与大观楼相距不过数百米。一桥一楼,诠释天理。30年而两遇,亦是一段奇缘。遂有感得《常州钟楼区二景》诗作两首,分别是:

 其一:咏常州大观楼

 江南文化說常州,常州文化看钟楼。

 觅渡桥边送落日,大观楼上写春秋。

 其二:觅渡桥与大观楼

 常州常令人心醉,一景一物有思维。

 觅渡觅渡渡何处,大观楼上谁观谁?, 百拇医药(马步升)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3-5455/2019/13/01.htm
上一篇:你养了什么(杏林随笔)
下一篇:亚洲文明对话模式的迭代与嬗变(新时代观)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