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重视权变,反对墨守成规,主张“医具易之理,医为易之用,医易互动”。王安道《医经溯洄集》:“故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也。惟其不可常,故神化莫能以测,莫测故不息也,可常则息矣。”运动变化是不能须臾停止,正因为运动变化的循环往复,才使得神机变幻莫测,自然界生生不息;如果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停止了,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这种认识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医学范畴,上升为更高的哲学范畴,其纲领性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明代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突出强调中医和《周易》的关系。他认为:“医之理,可比《周易》,针砭药饵,即卜筮法也。”也就是说,中医理论可以和《周易》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强调把握事物的阴阳变化之道,探讨阴阳消长之理。若认为针灸、砭石、药物就是一种卜筮的方法,则有失偏颇。
《易》之于“医”的重要性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5-0019/2012/14/25.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