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本学院立足浙江大学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总目标,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International

第二届国际公共卫生论坛

暨WHO胜任力导向公共卫生教育国际会议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杭州
11月4-5日



2024年11月4-5日,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公共卫生论坛暨WHO胜任力导向公共卫生教育国际会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1 所全球知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WHO)、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学术公共卫生网络(GNAPH)、美国公共卫生学院和项目联合协会(ASPPH)、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英国卫生安全局、海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公共卫生学院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公共卫生领域学者,共200 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基于第一届会议的丰硕成果,再次聚焦WHO胜任力导向公共卫生教育,旨在深化讨论、促进合作,进一步推动和实施WHO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教育相关技术工具,推动公共卫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01

启幕共绘公共卫生新蓝图

 Opening Ceremon. Blueprint

11月5日,开幕式在圆正·启真酒店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李晓明,WHO卫生人力司司长Jim Campbell,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GNAPH主席Laura Magaña,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副主任徐福洁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致辞。

李晓明表示,当今世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需兼具全球视野、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与国际合作,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公共卫生人才。他还指出,本次会议将重点实施WHO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教育相关技术工具。

Jim Campbell司长对所有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了对访问的兴趣与期待。他强调了与WHO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及了WHO成员国代表会议正在协商的传染病大流行协议,指出全球公共卫生正面临诸多挑战,而能力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王建安对WHO及盖茨基金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深入阐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回顾了首届论坛取得的积极成果,并分享了浙大二院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悠久历史与显著贡献,期待本次会议能为全球公共卫生教育和应急响应体系注入新的智慧与策略。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吴息凤担任主持。她回顾了首届论坛的成果,并向WHO、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GNAPH等合作伙伴表示诚挚感谢。她强调了本次会议继续致力于以胜任力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教育,促进全球伙伴关系,推动采用WHO的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卫生教育资源,表达了共同探索建立一个更健康世界的愿景。





02

携手签约共筑公共卫生梦

Sign a contract.Dream

开幕式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WHO举行了合作签订仪式。双方将共同推动在PHILA成员中实施WHO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教育相关技术工具,加强公共卫生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公共卫生国际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副主任徐福洁主持仪式。浙江大学副校长李晓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副主任徐福洁,中国疾控中心外事处处长王晓琪,高教出版社副总编龙杰,英国卫生安全局主任Neil Squires, WHO总部技术官员Huan Xu,土耳其雅迪特佩大学医学院院长Sina Ercan上台见证。


03

智慧论坛共话公共卫生未来

Excellence Forum.Future

在Sina Ercan院长和吴息凤院长的共同主持下,Jim Campbell司长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吴飞教授分别就WHO路线图及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职能工作队伍能力建设的进展和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培养跨学科人才作了主题报告。Jim Campbell司长探讨了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合作及韧性医疗系统的重要性,倡导继续教育、跨学科合作,并强调全球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吴飞书记概述了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多项举措及研究中心,助力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能。

在不同国家制定世卫组织准则基准的经验环节,由沙特阿拉伯公共卫生局公共卫生学院院长Muhannad Sulaiman Aloraini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许正平担任主持,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GNAPH主席Laura Magaña,英国卫生安全局全球业务主任Neil Squires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王建明院长以“101公共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题,回顾了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历程,指出需培养三类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并针对现有公共卫生课程问题,提出了十本新教材,强调高等教育在应对新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Laura Magaña 主席作题为“世卫组织工作队伍路线图与ASPPH构建未来2030”的报告,分享了美国公共卫生教育与WHO路线图的联系,介绍了“未来2030”计划,强调基于能力的教育,发布了三份公共卫生教育转型研讨报告,并呼吁全球为公共卫生提供更多资源。

Neil Squires主任聚焦中英公共卫生合作,阐述了其对全球公共卫生转型的重要性,及中英工作组合作情况及英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学徒计划,并提倡全球合作加强公共卫生系统,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随后,在Neil Squires主任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涂华康的共同主持下,PHILA成员国代表们带来了各自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案例分享。文莱卫生部顾问Sok King Ong介绍了文莱独特的公共卫生培训方案,吉尔吉斯斯坦国际高等医学院主任Kenesh Dzhusupov对该国的公共卫生人力与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Muhannad Sulaiman Aloraini主任展示了其国家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框架,土耳其的Sina Ercan院长评估了当前医疗保健与服务状况,蒙古国国家传染病中心执行主任Baigalmaa Jantsansengee则详细阐述了蒙古公共卫生人力能力的发展历程、持续努力及未来规划。



04

圆桌启迪公共卫生发展新思路

Round Table. New Ideas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三个主题的圆桌讨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分别聚焦设立国际暑期学校培训公共卫生领导、在不同国家促进WHO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职能工作人员能力指南的落地、以及在不同国家实施WHO工具试点项目。与会专家在Huan Xu技术官和非洲公共卫生学院协会主席Margaret Kaseje的主持下,就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策略。

在设立国际暑期学校培训公共卫生领导方面,由吴息凤院长、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David Makram Bishai担任共同主持,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李雪进行主题引导,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盖茨基金会、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专家就设立国际暑期学校培训公共卫生领导力达成共识,强调培养AI素养、网络能力、应急响应及协调能力的重要性,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并强调领导者需有效应对错误信息。

意大利乌迪内大学医学系教授,国家卫生研究院前院长Silvio Brusaferro与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朱善宽共同主持了关于WHO公共卫生指南多语言传播的讨论,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袁长征担任引导员,来自菲律宾、沙特阿拉伯 Gulf CDC 海湾疾控中心、WHO、非洲公共卫生学院协会及中国内地的专家深入探讨了如何以其他语言有效传播WHO公共卫生基本职能指南,并就翻译、课程开发、合作建立及项目评估等关键议题提出了多项策略。专家们强调了文化相关性和情境分析的重要性,并倡导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在卢旺达全球健康公平大学校长Philip Cotton,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共同主持下,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宋培歌进行主题引导,来自WHO、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白俄罗斯、中国疾控中心及内地的专家围绕中国和其他PHILA国家实施WHO工具试点,讨论了中国和其他PHILA国家实施世卫组织工具的策略与挑战,强调了本土化、合作与创新对于工具推广和公共卫生改进的重要性。与会专家围绕最大化工具效用、推广策略调整、规模化推广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提出了多项建议和成功经验。

最后,Jim Campbell司长与吴息凤院长共同回顾了会议要点,并强调了公共卫生教育的必要性、公共卫生系统应对外部冲击的适应性以及跨专业领导力的培养等关键议题。他们对所有参与者及合作伙伴表示了诚挚感谢,并坚信会议成果将为全球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注入新动力。

至此,第二届国际公共卫生论坛暨WHO胜任力导向公共卫生教育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作为4月份国际会议的接力与深化,此次盛会不仅成功延续了第一次会议的成果,更在此基础上,通过各方积极深入的探讨,推动了在PHILA成员中实施WHO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教育相关技术工具,为公共卫生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来源丨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丨杨可

上一篇:
下一篇:医学院关于举办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及消防技能比赛的通知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