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名家论学”科技创新引领系列论坛

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进一步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同时广聚各方英才,打造开放活跃、合作创新的学术氛围,11月21日,“聚贤博论 彤启新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家论学”科技创新引领系列论坛第三期活动在医学院懿德楼二楼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上海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肖俊杰,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心脏学研究所副所长艾玎以及北京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免疫学系主任姜长涛作专题主旨报告,与广大师生一起针对前沿科学研究,共同分享真知灼见,碰撞火花。此外,论坛获得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儿童医院大力支持,设立分会场收看讲座,让更多科研工作者足不出院、聆听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致欢迎辞,对三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表达了对彤程公益基金会对本次论坛支持的感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而科技创新始终依赖于人才教育。因此,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使命,交大医学院搭建上海市免疫创新研究院、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松江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医学装备与技术研究院、康复研究院等交叉创新平台,以及消化科学院、骨科学院、临床药学院、精神与临床心理学院等专科学院,打破学科壁垒和机构之间的藩篱,促进多学科交叉平台。并打造“大师论道”高质量学科发展论坛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此同时,为加快推动医学创新研究发展,拓宽国际视野,激发创新潜力,继续“名家论学”科技创新引领系列论坛,不断凝聚医学院师生的合力,打造浓郁的学术文化生态,进一步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时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体师生医务员工积极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的功勋事迹。厚植于高水平科技文化土壤,感悟功勋追求、传承功勋精神,大师、名家的风范将激励全院师生赓续践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交医使命”,勇担时代责任,攀登科技高峰。

本期论坛以“代谢”作为主要议题,旨在汇聚国内外代谢、衰老等相关领域顶尖智慧,聚焦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代谢、衰老机制与疾病防控,探讨基础研究的新突破与临床转化的新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主持本次论坛。

范先群代表医学院向肖俊杰、艾玎两位国家高层次人才颁发感谢状,感谢他们为本次论坛做主旨报告。

上海彤程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永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姜长涛教授颁发感谢状,感谢他为本次论坛做主旨报告。

肖俊杰教授以“运动保护心脏的分子机制”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运动对心脏健康的积极影响,并详细解析了其中的分子机制。他指出,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心脏的功能,还能有效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其背后的奥秘在于运动能触发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通过特定的分子路径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艾玎教授以“花生四烯酸代谢与心血管疾病”为题作主旨报告,以其深厚的科研积淀,为我们揭示心血管系统代谢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干预策略方面,艾教授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心脏代谢相互关系的理解,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姜长涛教授以“肠道菌源酶:开辟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干预的新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聚焦于消化系统代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代谢性肝病及肠道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姜教授提出了菌源宿主同工酶的新概念,其研究成果为理解消化系统代谢调节提供了新的视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报告后,三位高层次人才分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对师生们的提问进行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烈。




此次医学院打造的“名家论学”科技创新引领系列论坛,旨在针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研究,汇各方优势,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推进医学院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并培养具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医学人才后备。至今,论坛已经邀请了9位国家高层次人才为全院师生作主旨报告。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此类论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科技发展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