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为一案(试行第一至六版)》,将其有特征性肺部影像学改变的疑似患者纳入临床诊断病例。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以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为主、胸部X线片为辅。目前国内外影像学专家已针对COVID-19形成共识,即胸部HRCT(层厚毛1.0 mm)是当前筛查与诊断COVID-19的主要手段之一,突出了胸部CT作为临床循证诊断COVID-19指标的重要性。本指南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导,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传染病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精英专家团队协同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HRCT在影像学诊断COVID-19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的认识,理解流行病学、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学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利于客观进行临床诊断。
2019冠状病毒病( COVID19)已成为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已将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截至该文完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发布6版诊疗方案。 为更好地理解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相关内容,该文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同时结合《儿童 2019冠状病毒疾病( 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进行了综合解读。
目的: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管局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方案中中药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至2020年2月19日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管局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COVID-19推荐诊疗方案中相关中医药内容,并进行所有数据的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国家诊疗方案4个,各省市自治区防治方案34个,样本578条,得到有名称的传统方剂84首,中成药60种,涉及中药230味,高频用药有甘草、黄芩、杏仁、石膏等,常见方剂有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宣白承气汤等,常用中成药有安宫牛黄丸、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等,高频药物对有“麻黄,杏仁”“连翘,甘草”等,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个,新处方1个。结论:COVID-19卫分证以银翘散、霍朴夏苓汤为基础方,气分证可以麻杏石甘汤、凉膈散、清瘟败毒饮、达原饮等为基础方。用药特点以宣肺清热、解毒祛浊为主,体现中医治疫解毒透邪的处方思路。
分析甘肃省首起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NCP)家族聚集性疫情中7例COVID-19患者及1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特征。首例患者A于2020年1月22日发病,有武汉居留史,1月24日确诊NCP重症病例;患者B, 2020年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重症病例;患者C无症状,1月27日确诊;患者D无症状,1月27日确诊;患者E, 1月24日发病,1月28日确诊;患者F无症状,1月31日确诊;患者G无症状,1月31日确诊;密切接触者H无症状,PCR连续检测阴性,无症状,提前出院。7例患者中,1例(B)加重死亡,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救治,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出院病例外,有5例COVID-19特异IgM抗体检测阳性,1例检测阴性。此次聚集性暴发,4例患者始终无症状,但PCR和IgM抗体检测阳性,说明无症状者可能是此次控制此次疫情的关键节点,对于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明确有毛玻璃样肺部病变的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筛查对病例早发现早隔离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初筛极速问诊”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由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牵头并提供专业指导,上海醇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完成的以AI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为核心引擎的AI抗疫用户端工具。
未来,这个工具不仅为普通用户提供初筛和衣食住行的专业指导,更能为一线的专业医生与科研人员提供快速诊断、标准化治疗和精准用药等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