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是CKD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血管钙化作为CK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其在中国透析患者中的疾病负担、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
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团队进行了随访时间最长的中国透析患者大型、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实践研究。CDCS研究通过4年随访,首次明确了透析患者不同解剖部位血管钙化发生和进展情况;揭示了血管钙化进展的风险因素;阐明了不同部位血管钙化与患者预后的的关系;证实了患者血清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目标水平持续达标在改善血管钙化进展和降低死亡风险中的作用,为CKD患者临床治疗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 2023年5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团队在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研究文章 Progression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 (图1),首次利用大型、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首次明确了透析患者不同解剖部位血管钙化进展情况;揭示了血管钙化进展的风险因素;阐明了不同部位血管钙化与患者预后的的关系;证实了患者血清钙、磷和iPTH目标水平持续达标在改善血管钙化进展和降低死亡风险中的作用,为CKD患者临床治疗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接受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20~40倍。血管钙化是CK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但其在中国CKD人群中的疾病负担、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尚缺乏足够循证依据。基于此,2014年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红院士牵头,组织国内24家中心,发起了中国透析钙化研究(CDCS研究)。CDCS研究作为一项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大型队列研究,在2014年5月1日 2015年4月30日,纳入全国范围内的18~74岁的1489例接受维持透析的CKD5期患者。 2018年,刘志红院士团队首次报道了CDCS研究的基线结果,揭示了我国透析患者不同解剖部位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其中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患病率最高。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观察维持性透析患者评估不同解剖部位血管钙化,包括CAC、腹主动脉钙化(AAC)和心脏瓣膜钙化(CVC)的进展情况,识别血管钙化进展风险因素,评估血管钙化进展与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并探索通过疾病管理减缓钙化进展和改善临床结局的可行性。CDCS研究进一步完成了为期4年的随访研究。 本研究纳入的1489例患者中,有1168例血透患者(78.4%),321例腹透患者(21.6%),其中男性占比59.5%,中位年龄51.0岁(41.0~60.0岁),20.3%患者有糖尿病病史。随访4年时,总的血管钙化患病率达到90.7%,其中CAC患病率为81.0%,AAC为74.5%,CVC为45.8%,较基线血管钙化患病率均显著增高。随访期间,有86.5%的患者出现了血管钙化进展,其中CAC、AAC、CVC出现钙化进展的比例分别为69.6%、72.4%和33.4%,血液透析患者的钙化进展与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期结束时发生率相似(图2)。3个不同解剖部位血管钙化进展的共同的风险因素均是高龄和FGF23水平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