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2017年1-12月(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后)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对比建立前后PICC相关并发症情况及专科护理质量评分。结果: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置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0.68‰、1.46‰、0.88‰,建立后分别降低至0.29‰、0.10‰、0.59‰、0.20‰,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相关内容,结合相关文献[2]拟定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共包括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置管静脉血栓4项PICC敏感性指标。同时,由办公班护士登记每日PICC置管患者的數量,由置管护士进行PICC置管登记,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置管时间、穿刺次数等一般情况;此外,成立质控小组,负责观察、确认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每日进行随机抽查,运用Y/N方法对4项敏感性指标的过程指标进行监控[3]。每月底汇总、统计PICC置管例数、患者住院日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对4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数值进行计算;根据二八原则,利用柏拉图寻找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敏感性指标[4],于次月对其进行重点改善;同时,每月组织质控小组成员进行会议讨论,总结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制定改进和防范措施,以PDCA循环法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1.3评价标准
统计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计算方法为发生例次/置管日数×1000‰。采用自行制定的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导管维护情况进行评分,对比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后患者的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总分各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x2检验,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则P, 百拇医药(马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3783/2018/08/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