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擦亮双眼识破保健品销售九大陷阱等(热点追踪)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各种保健品在市场上走俏起来,于是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想方设法设置圈套,诱骗消费者购买,下面为大家列举几个典型的骗局案例,以提醒广大读者勿落入圈套。

 典型骗局一:义诊骗术

 今年5月,退休工人张某参加了在某广场举行的老年协会的义诊活动,得知某药品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排除血管毒素等有特效,工作人员还讲该药品是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特效药,在护士和其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张某花1980元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药。把药拿回家后,才发现该“药品”并非药品,而是保健品。多次找销售商退货,销售商以种种理由推脱。

 典型骗局二:金卡骗术

 2006年11月,赵汉英接到一个自称徐涛的男子打来的电话,通知她去参加11月1日日在某酒店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声称该讲座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专门为离休人员举办的。

 11月11日,赵汉英准时来到酒店,但她发现讲座重点就是宣传一种叫“比特麦龙”的产品。对方称只要买得多,就可免费获赠一张金卡。并说凭这张金卡,可以去中国保健协会定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免费检查服药效果,无效退款。于是赵汉英花6900元买了5盒“比特麦龙”和1盒声称可治前列腺肥大的“粉钢”,回家后她就开始服用“比特麦龙”。几天后,她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想检查一下服用效果,当拿出金卡时,医院的人说他们从来没有发过这样的卡。

 赵汉英意识到自己可能受骗了。她根据对方开的交款收条上留的地址找该公司,却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单位。找到中国保健协会后发现是对方冒用协会名义,中国保健协会根拳没组织过这种活动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5-5371/2007/12/0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5 字符。
上一篇:不同窗帘的清洁方法(生活百事通)
下一篇: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等(家庭医生)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