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今年59岁,自从退休后她一直有运动的习惯,不过最近她发现自己总是走一会儿就开始腰酸乏力,甚至上半身都不能直起来。
这样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张阿姨的生活质量,起初周围的朋友们都认为是骨质疏松引发的症状,但张阿姨很早以前就做好预防了,而且腰部最近也没损伤过,一时间不知道是怎么了?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九院骨科主任赵杰教授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导致骨骼肌质量下降、肌力减退,从而被肌少症盯上。张阿姨就是腰背部肌少症导致人不能自如的活动,连坐着和站立都有了问题。

一、50岁后肌肉流失加快,警惕“肌少症”
人体在40岁之前,肌肉量会不断增多,肌力会不断增强,到了40岁左右达到顶峰并保持着。但从50岁后开始,人体的骨骼肌量会不断减少,肌力会不断下降。
研究发现,50岁之后人体腿部肌肉质量每年会减少1%—2%,肌力每年会减少1.5%—5%。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达8.9%—38.8%,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会不断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甚至可高达67.1%,男性患病率要比女性更高。

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邓婷指出:肌少症是一种影响骨骼肌质量、力量甚至导致功能丧失的一种渐进性疾病。
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导致老年人更容易摔倒、骨折,甚至被死亡盯上。
肌少症一般可分为原发性肌少症和继发性肌少症两种,原发性肌少症是衰老、遗传导致的,而继发性肌少症则是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不良、滥用药物、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的。

二、肌少症高发,警惕老人出现5大症状
据《中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报告》数据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肌肉流失可达30%,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肌肉流失可达50%,出现摔倒、骨折的风险很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董碧华提醒:出现下面几个征兆,要警惕是肌少症来临!
1、走路缓慢
被肌少症盯上后,大腿肌肉力量会不断下降,因此走路时会有种没劲儿、走不快的感觉。

2、握力下降
如果好好出现了打不开罐头、提不动水壶、拧不干毛巾等症状,可能是握力下降的表现,要警惕肌少症来临。
3、体重减轻
没有刻意去减肥,但却在半年前明显的体重减轻,体重下降超5%,要警惕肌少症作祟。

4、反复跌倒
如果在一年内不受控制地、连续在平路上摔倒超过两次,要小心是肌少症发出的信号。
5、上楼双腿沉重
上下楼梯很困难,或者走路、起身都很慢,可能是肌少症作祟。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戴淼指出:判断是否患了肌少症,可通过自测小腿围或握力检测来测试。
如果小腿围比指围要小,那患肌少症的风险就会更高;

图源网络
也可用优势手自然下垂来握住握力计,并用最大力气来握取两次然后取最大值,如果男性低于28千克,女性低于18千克,那就要小心肌少症。

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邓婷指出:对于继发性的肌少症患者,要尽快明确病因,并积极对症治疗。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肌少症患者,那就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缓肌肉量和肌力的减少。

三、不想老了干瘪,日常最好常做3件事
为了更好的保证身体健康,平常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尽量要做到这几件事。
1、饮食上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3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九院骨科主任赵杰提醒:饮食上尽量要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3,可以多吃肉类、牛奶、鸡蛋、豆制品等食物,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天要补充800—1000IU的维生素D3。

2、日常保持规律运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营养科周卉珺提醒:运动是保持肌肉量、肌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建议平常要多进行游泳、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还有拉弹力带、抬脚等抗阻运动,及拉伸运动、平衡运动等,以更好的提高肌肉力量。
3、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周卉珺提醒:平常要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减少肌少症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要小心肌少症,一旦被肌少症盯上,就可能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平常要在生活中做好肌少症的预防,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3等。
参考资料:
[1]《老年人瘦是好事吗?警惕老年肌少症!》.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07-22
[2]《中国超过一半的老人已经营养不良了!华西专家提醒,警惕爸妈出现3大症状》.华西医生.2023-02-17
[3]《本期关注 | 赵杰:千金难买老来肌,说说老年肌少症》.上海第九人民医院.2022-07-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少喝奶粉 宝宝一样能健康成长——专家破解中国式奶粉依赖症
享誉全球的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近日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双氰胺,据报道八成中国进口奶粉来自该国,此次事件引起了不少中国家长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