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调理(生活)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有恶心、腹胀及嗳气等不适。若胆囊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稠胆汁所阻塞,或欧蒂氏括约肌痉挛时,会发生胆绞痛。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慢性胆囊炎的病人常合并有胆结石。有人统计,胆石症发病年龄的高峰为45~50岁,40岁左右的妇女最多。近年来,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胆结石是由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成分改变这三者互相影响而形成的。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每天约有800~1000毫升之多,胆汁的主要成分除了水以外,主要含有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和无机盐等,胆固醇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是形成胆结石的基本原因。胆囊里发生细菌感染时,能产生一种促进胆结石形成的酶,所以,慢性胆囊炎可促进胆结石的形成,结石的存在又更加重了胆囊的炎症。中老年人多有肥胖,脂肪代谢易发生紊乱,胆汁易浓缩,活动较少的人胆囊收缩功能更差,患有肠道寄生虫的病人易出现胆道蛔虫症,胆囊里的蛔虫残体往往是胆结石的核心。据统计,我国胆结石的高发地区,70%的胆结石是以蛔虫残体和虫卵为核心的。由于滥用药物,如长期大剂量应用安妥明、雌激素、烟酸等药物,干扰胆汁成分的代谢,也容易形成结石。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约70%的患者与胆囊结石并存。患者的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经常性的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腹胀、厌油脂食物、嗳气、返酸等消化道症状,当患者吃了油腻的食物或者吃得过饱时就有可能引起急性发作。由于感染炎症的反复发作,最终造成胆囊萎缩、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与肝脏紧密粘连、完全失去浓缩和排出胆汁的功能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4-0137/2011/10/07.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3 字符。
上一篇:食物与食物过敏(科学)
下一篇:秋季燥咳应对症下药(生活)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