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四季之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想要养护身体,让身体的变得更加健康,大家也应该从春天就做起。春天阳气渐长,天气渐于温和,自然界万物一派生机萌动之象。因此,做好春季养生保健措施 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下面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春季养生知识
春天阳气初升,万物萌动,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渐长,向上向外升发,因此,养生的主要原则就是积极促进阳气的生发生长。
适当活动
促进气血流动中医学认为“动则生阳”,春季适当增加运动可以促使气血流动,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从而促进阳气的生发,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而且春天的空气没有冬天那么干燥,也没有夏天那么湿热,更适合于人们户外养生锻炼。
促进肝气疏泄
中医学认为,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升发条达之性,与春季相应,即肝的功能在春季最为旺盛。春季肝所藏之血旺盛而输布四肢,筋脉得以濡养,而表现为肢体活动较为有力。
另外,从中医学脏腑五行生克的角度来看,春季肝气相对旺盛易克伐脾土。此时脾胃相对比较虚弱,容易出现相关疾病,因此,在养生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脾胃。
保持愉悦的心情
随着气候的转暖和户外活动的增多,如春游、踏春等,人们的精神活动亦开始活跃起来。中医学认为,肝主一身气机的疏泄,注意时常调整心态,舒畅心情,保持愉悦畅达的心情,可以有助于肝气的调达,阳气的升发。
避免阳气耗伤
春季养生要顺时而养,要养生气,养体内的阳气,所以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要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升发的情况发生。
春天需要关注哪些病
隆冬尽,春天至,由阴气盛极到阳气初生。春天阳气相对比较弱,所以寒热更替,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幅度比较大,冷暖不稳定且多风,容易诱发疾病。
感冒
春天的冷暖骤然变化,人的防御功能下降;春天气温回升,天气变暖,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开始滋生繁殖,乘机肆虐。流感是春天最常见、最普遍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为主。
哮喘
中医学认为,哮喘多因体内素有痰湿,肺气的发散与通降不利,再因外界风寒、风热等邪气入侵而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过敏、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等因素有关。春季是过敏、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认为,该病由外界风邪所致,其主要表现是发热、皮疹。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儿童密集的幼儿园和小学校是风疹的主要发病场所。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很可能造成流产、早产,或婴儿的多种先天性缺陷。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中医学认为此类患者平素肺气不足,分布在体表的卫气不能抗御外界的风邪,风邪乘虚入侵,肺气失于发散与通降所致。其症状为反复发作、突然发生的鼻痒,连续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
高血压
春季多变的气候,会使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体温调节能力及血管弹性均有所降低,且春天睡眠减少,户外运动突然增加,由静到动的不平衡,很容易导致中医学所说的肝阳上亢,更何况中医学认为肝气升发、肝阳易亢,与春相应,所以常常诱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的发生。
风湿性关节炎
春季气候不稳定,温差变化大,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这种外界天气的变化无常甚为敏感,极易引起复发,甚至会使病情加重。
肝病
中医学的五行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因此春季是中医学所说的肝病高发、容易反复或加重的季节。
关于春季养生的小常识,上面小编已经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了,春季养生,重在身体保护,不论是在饮食上还是在日常的活动上大家都应该多加注意。上面小编还向大家提到了几种春季易发的疾病,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积极的进行预防。
免责声明: 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