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很多的朋友都知道,因为阿司匹林的功能与作用非常的强大,因此生活中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很多。但是健康专家指出其实阿司匹林并不完美,也是有副作用的。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反应。那么胃病患者如果必须服用阿司匹林,如何才能让阿司匹林不再伤胃呢?
阿司匹林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
不同人的胃里的菌群种类以及数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当我们长期使用时就要时常监测血像、做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2、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
易过敏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就会导致过敏。
3、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剂量大时出现,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还可能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但是在停药2~3天后症状便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神经性呕吐、头晕。
4、肝肾损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还包括肝肾毒性,阿司匹林在肝脏中进行分解然后同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在分解阿司匹林时就需要使用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下降,所以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如何才能让阿司匹林不再伤胃
1、明确胃病的性质。
如果心脑血管病处于稳定期,应尽量首先明确病人胃病的性质。在老年病人中,胃癌和胃溃疡的鉴别尤为重要。
消化性溃疡病人,若幽门螺杆菌(Hp)检测为阳性,应先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此时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如必须使用,尽量选择最小有效剂量(稳定期使用75毫克,急性期使用300毫克),并适当延长疗程。疗程结束后,根据Hp是否根除、溃疡是否愈合、病人症状、有无胃癌家族史等因素,决定是否阿司匹林与PPI合用。
如病人为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则暂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待胃部病变愈合后再考虑用阿司匹林,并加用PPI。
如果病人胃部病变轻、无明显出血倾向、无明显症状,使用阿司匹林时不需要加用PPI,但应注意随访。
如病人为胃癌,则应立即到相应专科就诊。
2、选用肠溶剂型。
肠溶阿司匹林使用肠溶衣技术,使阿司匹林在胃中不溶解,且在小肠中吸收缓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但是,长期小剂量使用肠溶阿司匹林,仍可导致胃肠道损伤,因为肠溶剂型仅仅减少了阿司匹林在胃局部的损伤作用,而其在循环中发挥的胃肠损伤作用难以避免;同时,某些厂家生产的肠溶剂型,在胃内仍可少量释放,产生胃黏膜损伤。要尽量减少肠溶阿司匹林对胃的伤害,建议使用在胃内完全不溶解的肠溶剂型(如拜阿司匹林)。
3、注意服用的量。
在稳定期,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一般为75~150毫克,急性期使用负荷剂量为300毫克。一般建议每天早餐后服药,不可空腹服用,每天服一次即可。
4、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与激素、消炎痛合用,会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与肝素、华法林合用,易增加出血风险。
5、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有胃病的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制订阿司匹林服用方案,并定期随访,及时发现阿司匹林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及评估胃病性质和程度。随访的内容一般包括:常规查体评估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和进行听力检测,血、尿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必要时应作胃镜检查(包括Hp检测和病理活检)。
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通过上面的内容介绍,大家应该已经清楚了吧。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在服用阿司匹林时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能盲目。尤其是对于有胃病的患者,如果您有心脑血管病必须要服用阿司匹林,请在服用之前到医院咨询相关医师,说明情况,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相应的代替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免责声明: 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