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是筛查肺癌的一种手段。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但是,国内对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被筛查者也存在是否过度检查、假阳性等诸多担忧。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里,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对低剂量CT的争论焦点、临床用途等,做一全面的解读。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看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15年新发肺癌病例约73万,死亡病例约61万。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6%~18%。长期以来,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安全、有效的肺癌筛查手段,以实现早诊早治,减低病死率。
2011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来了。美国国家肺癌筛查实验的结果显示,与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病死率降低20%。这一研究结论为低剂量CT用于肺癌筛查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国也于2015年推出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
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后,总逃脱不了被质疑、争论的命运。随着近年来低剂量CT肺癌筛查越来越广泛地在临床上开展,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医学界的争论
解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峰 张予辉 施焕中
在我国,肺癌筛查被列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2-574X/2017/05/34.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