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 十四五 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对《规划》编制依据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依据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科学研究和编制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谋划我省未来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 以来,福建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积极解决困难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和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比 十二五 分别提高了44%和143%,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巩固。村(居)委会选举一次性成功率99.7%,比2015年提高了14.1%,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健全。
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由 十二五 期末的15.5万张提高到24.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由30.1张提高到37.1张,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 十四五 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福建省民政厅对标对表《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十四五 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结合福建民政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 期间,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的历史定位,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十四五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立足民政部门职责使命,研究提出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提升到47.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60%、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提升到40平方米、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覆盖率提升到100%、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提升到100%等15个主要发展指标,围绕基本养老、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6大重点领域,谋划安排了39项重点任务和15类重点工程,充分体现了民政部门在推进共同富裕、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的功能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为服务全方位推进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民政力量。
三、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省委、省政府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施政方向,明确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制定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全文共八章33节,设置1个指标专栏、1个重点项目专栏和10个重大工程项目专栏。具体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思路,即第一章,主要是总结 十三五 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效,分析 十四五 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为任务举措,即第二章至第七章,全面部署六大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主要包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提升助残服务能力等;二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主要包括加强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发展、健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体系等;三是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和服务、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等;四是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主要包括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壮大养老服务产业等;五是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主要包括加大对老区苏区建设扶持力度、加强革命 五老 人员优待工作、弘扬红色文化和老区精神等;六是深化闽台民政领域交流合作,主要包括深化养老、社区、婚姻、社工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即第八章,从全面加强党对民政事业的领导、完善民政法治和标准化建设、拓宽民政资金保障渠道、推进民政领域数字建设、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民政领域发展与安全、强化规划执行监测评估等7个方面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本文地址:《福建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政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