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的由来:
「八风」是我国最早区分季候风的方式,一年之间约每四十五日吹不同的风,自冬至日算起,分别为「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暴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广莫风。」清明正是清明风吹起的时候,也是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节气,在春分后十五日,约阳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
「清明扫墓」这种传统是宋代才开始的,大约都在清明前后,因为清明正是寒尽春来,万物复苏的时候。民国二十四年,我们政府更明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全国休假一天,以便扫墓,所以更凸显了清明扫墓的重要意义。
清明扫墓的禁忌和礼仪:
1、在扫墓的当日早晨,洗脸之前,先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额头,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果有就表示运气较低,最好不要去扫墓比较好;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效应更好),以作化解。
2、在扫墓之前的时间,(早上起床开始)最好不吃食物,衣着要整齐,以表示对祖先的礼貌和尊重。
3、到了祖先墓前,将带来的香烛纸钱、鲜花果品、酒和祖先生前喜欢吃的东西,摆放在墓前。首先燃点香烛,先拜看管墓地土地公,随之再恭敬地向祖先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纸钱,之后再将酒洒在地上,(代表敬酒)。祭祀完成之后,将礼祭祖先的食品吃掉,等香烛点完之后便可离开。
4、不可随便跨过坟墓和供品,嘻笑怒骂,口出秽言、乱跑乱跳…等,这样不仅对自己的祖先不尊敬,还有可能得罪其它的阴灵。
清明的习俗和活动:
1、踏青:
清明,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大家就因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借由远足和踏青顺便到山乡野间,欣赏生机勃勃的春日大自然景象。
2、插柳:
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个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
3、拔河:
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拔河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力。比赛时,以一面大旗子为界线,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看那一方力气较大,将另一方拉过中间的界线,即为胜利。
4、放风筝:
古代的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以将他的病症写或画于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到高空就将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了。
5、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流传的清明活动之一,但是现在荡秋千已经不局限于清明节玩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到公园玩。
6、射箭:
据明朝时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7、蹴鞠:(踼足球)
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的,球内用毛塞紧。汉代时是军中用来练身习武的工具。
8、吃春卷(润饼):
春卷以极薄的面饼为皮,馅料以春天出产的青菜为主,再加上豆干、肉丝、鱿鱼、蛋皮等,一律切成细丝,洒上花生粉、糖粉、海苔酥,卷成筒状就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