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这份新医改方案出台,标志着中国开始向人人有医疗保障的社会迈进。
让我们一起看看,至2011年的两年间,新医改政策对老百姓就医产生哪些影响——
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
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总是病倒了才想着去医院检查,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国家的疾病负担。面对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现实,中国必须转变医疗模式,坚持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中国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新医改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4-597X/2011/19/06.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