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理血穴

凡具有益血活血清肠摄血作用,可用治吐血衄血肠风脏毒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等病症腧穴,称为理血穴。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太渊穴养老穴阴交穴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合阳穴

理血穴主要分布在上肢腰部腹部下肢等部位。其中在上肢的腧穴,有手太阳小肠经的养老穴、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在腰部的腧穴,有足太阳膀胱经的隔俞和经外奇穴竹杖穴、阳刚穴及闾上穴;在腹部的腧穴,有任脉的阴交穴;在下肢部的腧穴,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合阳穴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血海穴等。

在理血穴中,孕妇应禁针三阴交穴;竹杖穴、闾上穴一般不针;针刺膈俞穴时应注意进针方向。

选取理血穴时,若与理气配伍可增强疗效。治疗妇科病症时可酌配调经止带穴;治疗眼目疾患时可配伍利目窍及清肝明目、疏风清热作用的腧穴;治疗肢体酸重麻痹瘛疭拘急等症可酌配舒筋活络穴。

本类腧穴具有益血活血、清肠摄血的作用,能够治疗吐血衄血、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脏毒肠风、下血不止等病证,但其所主治的疾病又各有偏重。

阴交穴、血海穴、合阳穴、三阴交穴都可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绝等病证。阴交穴兼具温肾益精作用,可治疗奔豚寒疝绕脐冷痛、腰膝拘挛等;血海穴兼具清热利湿作用,可治疗阴痒、湿疮、湿疹小便淋涩、脚气等;合阳穴兼具舒筋通络、强壮腰膝作用,可治疗下肢酸重麻痹、膝胫酸重肿痛、瘛疭拘急(抽风)等;三阴交穴兼有益气健脾、培补肝肾作用,可治疗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心腹胀满、阴挺等。

太渊穴、养老穴同位于上肢,太渊穴为脉之所会,活血通脉作用较强,可治疗咳血呕血无脉症等,又有清泄胃热作用,可治疗齿痛胃痛腹胀等;养老穴还有清肝明目、舒筋通络的作用,可治疗目视不明、痹证、腕部和前臂疼痛等。

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同位于背部,膈俞穴侧重于养血和营、理气止痛,可治疗胃院胀痛、腹中痞块、咯血、吐血、胸满胁痛等。

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同具清肠摄血的作用,竹杖穴又具理气健脾作用,可治疗食欲不振、脱肛等;阳刚穴还有固精止遗作用,可治疗遗尿、遗精等;闾上穴可凉血止血,主治痔疮等。

具有理血作用的腧穴,除本章介绍的以外,还有清热穴中的阴郄穴神门穴孔最穴解表穴中的百虫窝穴舒筋活络穴中的夹脊穴浮郄穴理气穴中的天泉穴膈关穴天枢穴调经止带穴中的营池穴安神穴中的郄门穴开窍苏厥穴中的隐白穴等,可根据临床辨证,酌情配伍应用。

人体穴位专题
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行医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23:00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
上一篇:理气穴
下一篇:调经止带穴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