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义〗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阴交穴。
〖名解〗
1)交信。交,交流、交换也。信,信息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队交穴。本穴物质为复溜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吸热扬散而质轻,因此从本穴外走脾经气血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2)内筋。内,与外相对,指本穴交于三阴交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肾经所处的内部。筋,肝风也。内筋名意指本穴气血以风气的形式由内向外传输。理同交信名解。
3)阴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跷脉之穴,但由于本穴气血为凉湿水气,外传脾经的气血是吸热后的气血,量不多,如从孔隙中外出一般,故为阴跷脉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横向外走三阴交穴。
〖功能作用〗外散寒冷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行医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14:36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