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阴谷穴

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

运行规律: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

功能作用:除降浊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阴谷穴-取穴方法

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阴谷穴-主治疾病

此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阴谷穴-穴道指压法治疗

阴谷穴

身体因能够保持一定人体温,所以在气温非常高时,体温当然高。于是,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身体便会流汗,流汗乃是为调节体温。在剧烈运动之后 也是同样,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的命令,使分布在全身皮肤汗腺打开,而发汗。本来流汗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事,汗是清爽的运动及运动的象征。

但是,有些人只要热一点就流汗,没有活动也无缘无故的出汗,这种症状称为“多汗症”。但是,在工作及学习时,汗流浃背实在叫人难受。另外,与 人会面时,满脸及整个身体都是汗,不仅自己觉得不舒服,也会带给对方不好的印象。而且流汗总会有味道,难免会带给人不清洁的感觉。自己汗流浃背,却看到对 方滴汗不流,一付凉爽的样子,一定会很羡慕吧!

还有一种多汗症的人,白天不出汗,到了晚上却流个不停。这是所谓的睡汗,无疑的是一种不正常的流汗。多汗症的原因有水分取过多,或生病所引起等等。

还有因排尿作用不正常,在尿很难排出的情况下,体内的水分只有借助从汗腺出来的方法,而流出不必要的水分。然而,若是一般的多汗症,只要汗腺与中枢神经没有异常,用穴道指压法则能完全治愈。

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 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一面缓缓吐气,左右同时用力按压这些穴6秒钟,至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需有耐心做此穴位指压30次。如此,多汗应可治愈。

阴谷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方式

穴位功效:

功用: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阳痿,遗精阴茎痛;

2.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5. 其它:阴痒膝关节炎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腊肌肌腱之间。

取法:正坐屈膝,当腘窝内侧,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皮肤由股内侧和股后皮神经分布。皮薄,皮下组织疏松。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入腘筋膜的内部,在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外侧深进起于股骨内侧髁后面的腓肌内侧头,直达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经肌支支配;腓肠肌内侧头是组成小腿三头肌的一部分,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阴谷穴-配伍

1、配肾俞、关元,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2、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阴谷穴-文献摘要

1、《甲乙经》:狂癫,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

2、《大成》: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


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行医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14:33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
上一篇:曲泉穴
下一篇:阴陵泉穴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