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广也,无它意。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心火妄动,心神不安,往往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即肾阴不足,导致阴虚火旺,有的病人表现为阴虚内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心情难以平静下来,手心脚心发热感,有人有向外冒火的感觉。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冷的时候也喜欢放在被子的外面。手心加脚心再加心,称之为五心。五心烦热的时候除劳宫和少府外还得再加上脚心的涌泉穴。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进睡眠法: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 平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劳宫穴-解剖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劳宫穴-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人体穴位专题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行医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14:12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