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1-2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率谷穴

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提耳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耳上肌是皮肌,起自帽状腱膜而止于耳廓软骨,其作用可上提耳廓,受面神经分支支配。在皮下组织内,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特异性〗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正坐或侧伏,在耳廓尖上方,角孙穴之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人体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太冲穴合谷穴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刺法:平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颞侧头部。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别名〗蟀谷穴,率谷穴,率角穴,蟀容穴。

〖穴义〗胆经的阳热之气在此吸吸湿冷降。

率骨。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蟀谷、率骨、率角、率容名意与率骨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内气血表现出肾水收引特性,角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则指本穴容纳外部传入穴内的寒湿水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

〖功能作用〗收降湿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解剖】

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

偏头痛眩晕

耳鸣耳聋

小儿惊风

【操作】

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结膜炎等。配听宫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配人中、曲池太冲主治小儿惊风。

人体穴位专题
此页由A+医学百科用户医者于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18:34最后更改。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
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A+医学百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
上一篇:正营穴
下一篇:承灵穴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